生活元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洪李华
[导读] 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与一般的理论学科不同,需要在特定的计算机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台电脑,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洪李华
        四川省安岳中学    642350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与一般的理论学科不同,需要在特定的计算机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台电脑,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于是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前面很认真地讲解具体操作,但是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抬头看,而是在下面自己玩电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是面前有台电脑,缺乏自控,容易分心,更主要的是因为老师讲的内容过于空洞枯燥,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因此,增添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元素十分迫切且十分必要。信息技术的老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很强。
         
二、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的普及面越来越广,人们形象地称当今时代为信息时代。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影响到社会生产生活、经济层面的技术革新和思路革新,给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信息科技已经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一大重要组成,并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信息技术。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作为高新科技在社会各层面都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信息技术成了当前社会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机技术中的多媒体、虚拟现实、远程操作等新锐事物更是迅速被运用到了社会生产中。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树立全面培养学生技能知识和加速生活化教学转型的新型教育观念。
         3.信息技术学科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新课标改革明确提出,要在理论教学中增加必要的生活元素,凸显理论和现实的密切联系。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理论性过强,很多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必须结合一定的相关实例进行演示操作和具体讲解。多项数据已经证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掘生活实例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整体认知,而且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效果都有一定作用。
        
三、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的具体策略  

        1.引入生活化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入相关生活实例时,老师要优先选用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富含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信息技术其实广泛存在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发掘这些生活元素。

以电子邮件为例,现在很多中学生都有邮箱,老师可以以此为参照对比,讲解电子邮箱的账号注册、收发邮件等相关知识,鼓励学生相互发送邮件传达信息。这是一种很好地将实际生活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方法。      2.创设生活化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生尚处于青春发育期,好胜心依然存在,比较热衷于挑战自我。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一些生活元素较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个接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模拟生活化情景,设置生活化任务,对于促进学生自我完成相关认知的构建十分有效。它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自发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例如讲解图片美化相关内容后,让学生自行处理一些出游的纪念照片,不仅可以学以致用,而且可以让学生带着乐趣去做。
         3.教学方法生活化,构建和谐信息课堂。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信息技术课程与一般的理论学科不同,是在特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因为信息课程需要大量实际练习,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不敢求助老师,那么信息课程的实际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信息老师大可不必那么“严苛”,可以适当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坐在学生中间上课,手把手教学生怎么具体操作某一流程。不少学生在遇到不知道怎么进行下一步操作时,会习惯性地问旁边的同学,甚至起身离开座位等。这种“交头接耳”、“四处游窜”的现象是信息技术课上难以避免也不必严令禁止的,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学生投入学习的一种表现。此外,信息老师在课上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阻止或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禁止或干涉他们的尝试性操作,不到处巡视“监视”学生。信息课堂中学生交流是很必要也必然存在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学生交流的自由时间,引导他们进行适当讨论。
        4.以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信息技术是知识,更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能使知识活起来、动起来,是知识再生产的驱动器。所以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口口相传,而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融会贯通目的,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价值导向。对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既要让生活元素和教材知识融会贯通,又要让所学的知识、理论可以为生活实践所用,帮助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反之,生活中的经验、阅历和积累,同样可以用信息技术的原理、理论进行解释,生活内容可以反照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牢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在信息技术教材中,在讲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时候,我们就以信息技术中学到的建立文件夹、给文件夹命名和分门别类等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大凡此类,其实都是生活中“资源管理”的写照。借助信息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对繁杂资源整理时,依然可以做到纲目分明,“井井有条”。其实无论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管理,还是计算机的信息资源管理,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清晰、更快捷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生命境界。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本文对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运用生活元素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建议,希望有所裨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