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鹏 吴勇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佰章小学校 四川 广元 628200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古诗,通常都是较为典型的代表,作品中优秀的风格、意境以及构思,使其成为了代表。然而由于小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理解,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了阻碍。所以,想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该难点的克服,对古诗进行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就需要教师对情境教学的采用,让学生对古诗的意境进行了解,进而通过对作者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对诗句的生命力进行感受。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的构思、语言的使用、所蕴含的意蕴、所表达的真挚情感都能够对人的心弦进行触动,能够极大的促进人的思想的提升,因此,将其放在小学阶段当中进行学习,并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古诗中的内涵和意义进行有效的理解,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的激发,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一、抓意境阅读古诗
一般来说,作者对每首诗的书写并不只是简单的叙事写景,而是将自身的思想感情注入到了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中。想要使学生能够从意境出发,对诗词进行更好的了解,就需要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了解,因此,在古诗学习开始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从生平和时代背景方面,对作者和古诗的创作向学生进行介绍,以此来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古诗意境的感受,对作者的创作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能够通过古诗,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了解。
例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文章当中描写的黄鹤楼是景物吗?学生通过分析便可以得知,黄鹤楼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指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也是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全曲词的开头两句,同时也有点睛的作用,是全诗的精髓所在。该句词主要描绘的景象是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这句诗表现出了作者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西辞也是送别,更是对朋友离开的一种祝福,“下扬州”一词主要描绘的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之情。送别本来是一种悲哀的境界,然而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烟花三月”不仅对繁华之地在暮春时节的迷人景色进行了再现,而且也体现出了时代的气氛。这一句体现出了优美的意境,由于其采用了绮丽的文字,因此被清人誉为“千古丽句”。 最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回顾,以此来对该篇古诗当中的阅读方法进行相应的总结,比如拿到一篇古诗首先要看标题;通过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可以有效的解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最关键的景物进行抓住描述等等。
二、采用音乐来烘托意境
对诗歌进行朗读,能够从意境方面,对诗歌进行充分的感受,能够对作者在诗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刻的感受。能够很清晰的体现出课程内容目标、能够清晰关于年级以及各个单元的教学要点,这是部编版教材改进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学生所需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在本文当中扎实巧妙的融合了单元目标当中的知识点。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朗读古诗,并且需要对诗歌进行反复的诵读。此外,学生在进行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对内容的搭配,以此来使音乐能够起到充分的感染作用,从意境的角度有效的对诗歌进行烘托,使教学能够处于良好的氛围中,促进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更好融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实施并关注指导古诗文的朗诵。如教师可以对停顿进行指导,通过停顿让学生对作者的复杂情绪感同身受。
三、引导学生感受意境
到目前为止,诗和画的发生都是同时的,并且能够相互衬托。对古诗来说,其或许对民生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又或者对山水进行了优美的描绘。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古诗的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积极鼓励和引导,使其能够思考和理解诗词所描绘的内容,使学生的脑海中能够根据诗句内容形成相应的画面。以此来使学生通过诗词能够获得更好的意境体会,使学生的情操能够得到有效的陶冶。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渔歌子》这首古诗,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图画对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对诗人描绘的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等情景进行了解,接着引导学生对其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思考,使学生通过诗词能够获得更好的意境体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古诗词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的采用,能够使学生做到对情感的投入,进而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有效的提升其文字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文海.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 000(0S1):P.78-.
[2]崔剑.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中), 2017, 000(011):171.
[3]胡俊芳.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