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春艳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江苏省 邳州市 221310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分量非常大,在语文教学中自然也不例外。学生需要阅读教育来让理解上的能力和阅读思维得到提升,让视野得到开阔,对其它的语文能力如写作等也有一定的提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语言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相应的语言规则,而阅读就是其中最好的一种方式,所以提升阅读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学生的日常交流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得到加强,在面对以后更加困难的学习挑战的时候,有应对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引言:阅读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能力高的人能够用更短的时间获得更有用的信息。当阅读能力被提高了,学生在写作、听讲、语言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语文自学的能力也会被进一步加强。笔者以《巨人的花园》为例,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形式单一
很多的语文阅读课程,是由教师将文章的内涵、寓意等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极其单一,不够灵活多变,上课的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直接讲授,学生在座位上一言不发,阅读教学的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偷懒和害怕的感觉,觉得老师可能会因为他的错误批评他,其他的同学可能会因为他的错误嘲笑他,因为有了老师的讲解不愿意自己思考而偷懒。
(二)教师教学的侧重点问题
教师在阅读的教学上,普遍存在着重视分析、轻视实际阅读的情况,认为对字词句段的分析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阅读的文章里的情感体验不足,感悟过少,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也有所欠缺。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减小,并且可能出现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三)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阅读原本是非常令人享受的问题,但是当它变成了学习任务,再加上课堂上的沉闷,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降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阅读的兴趣,阅读就变成了沉重的镣铐,让学生感到厌倦,即使强迫听课之后也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的选择参考材料,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觉得阅读是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达到快乐阅读的效果,甚至实现自主阅读,阅读能力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里,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创造出有趣的新奇的教学情景,让阅读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感悟和体验,最终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多种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其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给学生展示与文章有关联的歌曲、图片,利用对这些东西的喜爱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接下来的阅读抱有期待感,也就有了阅读兴趣。也可以通过营造开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期待感。
比如说让学生跟同桌或者是小组的同学讨论阅读到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上被所有的同学注视着,如果能够露出和蔼的微笑,就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通过教师的表现对教师要求的学习内容产生一定的期待,同时不再对错误感觉到畏惧,让学生紧张自卑的心理渐渐消失,有勇气将课文大声的读出来,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师也可以利用别的能够吸引人阅读的小故事作为引子,让学生的阅读欲望被激发。学生站起来向大家讲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后,教师要尊重,要让学生发表见解更加自由,这样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也能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授《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在课前展示一些巨人的图片,让巨人庞大的身躯和普通人形成对比,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好奇的种子,对巨人的相关知识感到好奇;然后播放春天与冬天的对比图片,让两个季节截然不同的景象形成对比,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设置科学合理的阅读目标,给予学生正向激励
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比较差,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阅读,做事情随心所欲,来了兴趣就读,不想读就放弃,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也非常不利,是学生进步路上的严重阻碍,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的这种状态得到改善,将正确的阅读习惯植入学生的心中。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可以给学生定阅读目标。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阅读目标,应该是不一样的,要有针对性,使学生的阅读状态呈现螺旋上升型的进步。阅读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的阅读目标,针对性更强,另外一种是短期的阅读目标,对后一种目标来说,最好设置在每一节课阅读教学课程当中,对学生完成目标进行促进,用一个个小目标来达成阅读的大目标,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当学生完成定下的教学目标之后,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或者将两种奖励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得到满足感和荣誉感,刺激学生更加主动地去阅读,最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授《巨人的花园》一课,就正好是设置小目标的良好时机。给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设置下读懂故事并且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小人物,给另外的学生设置下讲述故事的内涵的任务之后,让他们再次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口头上的表扬,对意料之外的答案进行剖析,询问学生如此思考的原因,并且加以适当的引导,对学生别具一格的想法提出赞赏和鼓励。
三、结合写作方法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素养
语文教学是有整体性的,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很大的增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加强学生在文本内容方面的理解方面加强重视之外,更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文章的写作方法和风格,在对文章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剖析和学习以后,要学着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手法加以利用,在自己写作的时候进行语言上的模仿和学习,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自身写作的能力。
《巨人的花园》一课,就有着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大量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文章的道理自然而然的显现,如花园在巨人拆墙之前和拆墙之后景象的强烈对比,巨人在知道孩子带来春天这个事实前后的对比。在教师将对比这种手法提出来以后,应该由学生对何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进行寻找,在此过程中体悟到对比的妙处,反复品味,一边寻找一边感悟,感受到巨人心境的变化,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当对比这种写作手法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可以让学生马上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让他们现场利用对比的手法,写几句话,来加深对对比的理解,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会寻找对比,在遇到对比的时候能够辨认出来,自己也能对这种手法进行初步的使用,同时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结语:语文阅读教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只有不断让自己的素养得到提高和完善,在教学时间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努力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改善阅读环境,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李春琳.“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2021(1):00113-00114.
[2]李立军.课到深处已无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儿童化设计举隅[J].语文教学通讯,2021(3):79-80.
[3]林亚凤.巧用“金针”织锦绣——谈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J].文理导航,2021(3):56-57.
[4]王海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1):89-90.
[5]刘小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1(8):47-48.
[6]强玉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析[J].学周刊,2021(8):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