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明
广西省桂平市罗播乡中心小学山背分校 5372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环节,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阅读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识读能力、鉴赏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等,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这些阅读能力都为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知识概括、情感抒发,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赏析能力和文学素养。小学生年龄小、个性特征显著,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也逐渐提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小学阶段教师重视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适当地阅读能够扩宽学生的词汇量,基于这一背景,就要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能够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创新阅读
思维导图的应用从某方面而言,不仅能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同时在厘清文章逻辑结构、厘清文章线索中也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在课堂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以往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始终采取传统单一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极易导致他们产生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进而对后期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若是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阅读教学中,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构建完整思维框架后进行阅读,不仅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还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少年闰土》教学过程中,若是将“思维导图”应用到精度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大主题分支主题,让学生一级一级地研究分析,可在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加深对句意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
有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教学,情境化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更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和好奇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一方面要求老师对课堂保持足够的重视,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对于学生的特点要有一个足够的认识,精确把握课堂节奏。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一切感同身受,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同理心。
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时,便使用了情境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取得课堂的较大成功。
我选取了一位学生来扮演书店的店主,另一位学生来担任“我”,另外选了两位同学客串“父亲”和碧云,让他们把这篇文章演绎出来。在表演开始时,底下还不时有学生发出笑声,但越到后面,教室里便越安静,最后,同学们都鼓起了掌。我问扮演店主的同学:“是什么让你决定帮助这位少年?你觉得你这么做对他以后的人生会有什么影响?”然后,我又开始问“我”:“当你看到那匹‘马’后,你是怎么想的?你有想过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答这位店主吗?”。尽管学生的回答并不是非常完美,但我明显能够感觉到他们的思考,而这才是我想要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对于阅读这件事本身的观感也会大不同。
三、结合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教师想要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离不开课外阅读。作为教师来说,我们应该有所认知,针对小学生方面的阅读教学工作来说,其中课外阅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平时课文中所接触不到的内容,给学生形成新鲜的学习感受,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课外阅读还能够开阔和提高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日子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学生的发展。就从目前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来看,教师在探究课外阅读的应用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方式都能够适用于学生的整体知识学习工作上,尤其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一工作上。最好的方式,还是能够实现课外与课堂之间的联合互动,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发展。然而在实现课外与课内之间的联动,并不是要求学生要跟着教师的思维的走,而是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通过发挥学生本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来实现知识内容的整合工作,并以此为基点展开相应的教学设计,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比如,在《古诗词三首》这一篇课文中,主要是给学生介绍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通过对三首古诗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对古诗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推动学生整体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整体课堂教学工作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古诗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体会,所以可以开展一次古诗阅读分享会。所谓的古诗阅读分享会,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将自己平时所看过古诗,并且是自己喜欢的古诗拿到课堂上来,与同学一同分享。通过相应的分享工作,让学生能够提高在课堂上的活力。除此之外,学生也能够通过分享,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简单的分享会,能够实现课内外知识学习的联动,有效地实现和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能够自主阅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诚.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幻画报,2020(05):91.
[2]王万保.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知识文库,2019(24):87+89.
[3]韩静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