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陈美
[导读]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建立在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基础上

        陈美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三隆镇龙楼小学  535415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建立在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教师愉快地教育,学生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渗透
引言
        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六方面:第一,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课堂学习中不断进行思考,找到正确学习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学生应该具有责任担当,遇到事情需要具有责任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第三,学生应该具有科学精神,不断进行探究和学习。第四,学生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进步。第五,学生要学会健康生活,身体是学习的本钱。第六,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名有魅力的人。下面让我们共同进行分析。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具体包括四个维度的内容,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就语文学科来讲,它具体又可细分为四个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正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这也是首要能力。语言并不是先天获得,它是一个后天不断学习、累积的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积累语言,使用语言。其次,思维和思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外,在此基础上,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思辨意识,通过语言学习形成知识的累积,经验的增长,从而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具备思维能力。再次,从语言生发出来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在语言的学习中,通过吟诗歌、读经典、品美文等形式,逐渐了解文学的美感,体会文字中的美育价值。最后,文化承袭能力。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提高语言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汲取中华文化的智慧。
二、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
        (一)创新课堂诵读方式,感知体会语言魅力
        在一定程度上,语文教学可以看作是语言的课堂。学生阅读和感知语言,欣赏语言的魅力,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起到了基础性作用。诵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学生可以进行默读、朗诵、吟诵、表演式诵读。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感情地朗读方式,将学生自由诵读和集体诵读结合起来。

面对一些古诗词内容,学生可以选择由朗诵到吟诵,在诵读中培养自己的情感;面对一些儿歌和儿童诗,学生可以进行表演式诵读,因为表演需要声情并茂,需要深入理解,需要和文本建立情感联系。
        (二)阅读教学问题启发
        当前,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被广泛使用,特别在渗透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有着很好的操作性。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大都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因为本身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问题启发法就是非常适合语文核心素养渗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设置不同的问题,如中心问题、过渡问题等。通过层层问题的引导,将语言知识、语文思维、审美意识等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然后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环节,就可以很好地使语言能力、思考能力、辨析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锻炼与提升
        (三)训练学生主导课堂模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除了上面两部分提到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加入学生主导课堂的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赋予学生策划课堂形式的权力,让学生做语文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主讲人或主持人,充分发挥语文课堂包容性优势,突出学生的表现力,并通过让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形式策划、教学内容准备与设计、课堂呈现等环节,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信息探究与整合能力。语文学科天然地具备实践多样化课堂模式的学科优势,但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课堂形式,都需要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为前提,细分教学目标,将培养发散性能力与聚焦性能力结合起来。
        (四)教师积极转变角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虽然小学教师已经摒弃了以成绩衡量教学效果的简单手段,但很多学校还是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业绩的隐形手段,以至于教师忙于抓基础、提质量,课堂教学中灌输性教学成分依然很大,导致很多学生和教师产生抵触情绪,缺少快乐教与学的诱因。为此,教师需要转换角色,处理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俯下身子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和学生倾心交流,提升教师的亲切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再全部依赖教师进行学习,不断思考,开动脑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且需要不断促进学生进行语文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让学生能够不断进步。语文的学习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语文教材中具有非常多的古诗文,通过对古诗的赏鉴和熏陶,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总之,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汪道华.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家教世界,2020(01):55.
[2]顾伶俐.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J].安徽教育科研,2019(21):46-48.
[3]王丽新.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