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探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刘燕
[导读] 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不再是单纯“传道受业解惑”的语文课堂

        刘燕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一街中心完小  675204
        摘要: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不再是单纯“传道受业解惑”的语文课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同时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在掌握语文知识之后熟练的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打造有效的语文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策略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应试教育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改变了教育工作者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得教育教学工作不再片面强调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而是更加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随之改变,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在强调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同时,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和其他教育理念相比,有着更加精细化和具体化的内容,能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教学指导,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获得更加明显的提升。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教师首先要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进行加强,利用语文基础教学培养小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促进小学生语文基础水平的提升。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科目,是小学生获取资源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渠道,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技能之一。只有学习好了语文知识,掌握最基本的语文技巧,才能在学习其他科目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开发小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所谓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对语文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积累语文知识素材,融合语文方法技巧,更好地掌握语言方面的特点,从而形成自身独有的语言思维和方式,拥有灵活进行语言文字交流运用的能力。语言构建与运用的基础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体会、掌握等多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领会语文的情境,发现语言的魅力,提升语感水平;建立联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手段,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对所学的知识之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更好地展开学习和探究;自主品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选择权利重心的转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达成交际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语文的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将自身的想法进行合理准确的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提升。
        二、创新教学方法模式,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变和提升,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调动小学生思维开发和创造。

所谓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进行语言的训练和运用,更好地促进分析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使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更加灵活更加深刻。语文教学总的来说是较为复杂的,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范围较广,语文学习不仅仅具体到字词的读写、文章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小学生一种语文思维,对语文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要具备很好的联想创造思维,才能将文字与实际事物进行紧密的联系,才能在进行语言的表达和应用过程中,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但是这种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必须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才能逐渐让小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较为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和方式,很容易让小学生感到迷茫和排斥,过于固定和单一的方式也与小学生实际能力和真实需求不相符,无法使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得到体现和发挥,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计划,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变更,提升语文趣味性和深刻性,发挥小学生主观上的作用,使小学生学习思维得到启发,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加强审美鉴赏与创造
        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所谓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体验、欣赏、评价的能力,以及对美好的事物进行鉴赏和创造的素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阅读和鉴赏,来学习其中优秀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创造,从而使自身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审美思想得到良好的启发,从而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内在能量和潜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但是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完全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让小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进行锻炼和提升,积累更多的经验素材,拓展小学生的眼界和见识,真正地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利用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促进小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核心素养各要素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因此,语文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各个素养间的有机联系,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切实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桂荔萍.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8(33).
        [2]王淑丽.浅谈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