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刘欣
[导读] 朗读教学是一种语文学习的重要教学内容

        刘欣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二小学   563100
        
        摘要:朗读教学是一种语文学习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听说读写中“说”的基本功。随着现代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明确要求提升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并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故而,教师在实施朗读训练时,重在激发学生朗读热情,明确教学目标,还要解读正确的朗读技巧方法,让学生有效将课文无声文本变为富有情感的声音,促使学生在提升自身朗读水平的同时,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更精准地把握文章主旨思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
        
        朗读是语文“听说读写”基本功学习中的“说”,该学习形式对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着影响着阅读学习的质量,而阅读中的“读”字意义也正体现于此。通过科学有效地朗读,既能增强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其深入理解文章情感与思想。为此,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时,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教学目标,不懈探寻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实践教学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吸纳先进的教学法,从而让朗读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一、明确朗读教学目标,提升朗读训练实效

        在小学朗读课堂上,教师要依据小学生学情来明确朗读教学的目标,促进教学活动在目标的导向下顺利进行,进而增强朗读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说,教师在实践教学前应作全面考虑。如何让学生了解朗读的目的,并在朗读学习中有所收益,能深入体会课文的主旨思想。基于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朗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读朗不该是机械地大声读出来,而是饱含热情与情感地朗读,在这一过程中“读思”同步进行,它们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例如:以“落花生”一课为例,笔者以情感态度设定为学生朗读训练的目标。首先,笔者引导学生默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待学生对文章结构框架厘清后,笔者要求学生富有情感得大声朗读,培养他们的语感。此外,笔者还要求学生边朗读边思考。不少学生通过对种花生过程的朗读,能体会到文章的深层内涵——应该做怎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不但使学习了朗读方法,还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有效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发挥示范朗读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语言知识储备不足,而教师有着丰富的阅历及教学经验,对于文中的思想主旨能够精准地理解和把握,同时掌握着科学的朗读方法及丰富的技巧,在朗读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更富有层次感和情感表现力。因此,教师应结合整篇课文的情感基调,做朗读训练的引导者,以示范朗读方式开展教学,通过让学生领悟和模仿声调、语音等,增强对课文感受,提升自身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例如:以“金色的草地”一课为例,笔者在朗读示范前,让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设想自己心中金色的草地是什么样子,并他们运用语言描述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又提示学生思索:“草地为何不是绿色?草地是金色的有何重要内涵?”随后,在朗读时,笔者引导学生以示范情感朗读方式开展,并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由此,学生们模仿笔者示范朗读时的样子,如语调、语音,以及面部表情和神态来朗读,达到以问促读、以问促思的学习目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悟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文章的感受力,即以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周边事物变化,如蒲公英颜色在昼夜发生的变化,以及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充分体现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三、引导学生情感朗读,激发思想情感共鸣

        在朗读课上,学生除了做到字正腔圆地读准字音,还要求不增删字词和不读破词句。此外,情感朗读是最有带入感的方式,学生只有做到“声情”并茂,通过不断地朗读训练来增强语感,通过文中的情境来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把握文章的基调,深化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故而,唯有学生仔细体会课文,认真揣摩学习文章中可圈可点的句式运用手法及其变化,能帮助学生透彻感悟语言所要体现的内涵,从而准确把握对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的基调,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以“草原”一课为例,该篇文章是作者用亲身经历向读者描述草原的风光及风土习俗。笔者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在朗读中体悟语言的运用技巧,以及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笔者引导其感受“大草原上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从该景象中体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更好地体悟运用“那么……那么……;既……又……”等句式抒发情感的妙处。又如,“慈母情深”是一篇体现母爱温情的课文,笔者让学生深入生活,回顾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体悟母亲对自己的细致照料和关怀,这样,在朗读时能够抒发真情实感地朗读。笔者请学生朗读示范时,学生将真挚的情感注入其中,读到“转过身来了……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等多处时声音哽咽,在场的学生也被深深感染、为之动容,这种深切的情感传递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了情感的共鸣,使他们体悟作者的情感,准确把握对课文的主旨内容,同时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语音语调,提升朗读能力。

        总而言之,朗读是语言表达的直接方式,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抒发学生情感,培养其语感的主要渠道。故而,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训练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朗情况,为学生拟定科学合理的朗读训练方案,有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课文蕴含的思想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深层情感,体悟其深刻的内涵及生活哲理,从而在朗读过程中真正感悟语言运用的价值,领略语言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朱忆莲.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实施步骤分析[J]. 考试周刊, 2021, (8)
        [2]王国俊.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 (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