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华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勐撒中学 677507
摘要:语文阅读能力是解决文字能力及接受信息能力。在生活中,人们如果想得到想要的信息,通常都会以阅读的方式取得。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融入社会,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对初中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日渐提高,该怎样构建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成为如今教学深思的问题。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相对较低,普遍存在着低效的状态,在此基础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鉴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能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语感,良好的语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阅读,提升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教师要加强语文阅读教学,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能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能学习到写作方法,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文章的写作内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引发人的情感共鸣,使人受到情感的熏陶,让人向真、向善、向美。学生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受到感染和教育,提高审美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守旧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低下。
2、教学观念落后
少数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因循守旧,学习意识淡薄,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虽然教室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也不去很好地进行利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低下。
3、对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把主要精力用在训练学生做题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敷衍了事,只是让学生读读课文,简单分析分析,就算完成任务,不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不肯花费精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1、补充阅读背景
初中学生遇到的一些阅读基本都有一定的背景,也就是说,其故事、其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学生生活的年代、所处的环境与文本呈现出来的年代与环境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单纯地让学生从字面上去理解文本的内涵有时候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时,教师就要给他们补充背景,以让他们深入当时的环境中,进而在感同身受中走进文本。换言之,有了背景的支架的设置,学生就能对文本的理解有一个整体上的架构。
以《故乡》为例,跟以往鲁迅的作品不同,学生能从表面上理解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大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比如说,学生知道鲁迅写的就是自己的故乡,以及自己故乡的那些人:闰土、杨二嫂等;但学生还是不清楚鲁迅在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教师就得建构支架,以让学生窥见与文本相关的全部面目。首先教师展示了1919年前后中国江南农村小镇的原貌,学生看到的是教师从网上找来的一幅幅图片,他们对鲁迅笔下的故乡就多了一层感性的认识,进而也能理解先生笔下那荒凉的句子: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其次教师展示了1919年前后中国社会的大背景,这次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的。学生能看到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着中国;帝国主义的势力控制着中国;有识之士在悲叹着中国;贫苦的劳苦大众在支撑着中国。再接着,教师与学生一起展示了在1919年前后鲁迅先生发表的作品,进而让学生理解这个时期鲁迅的思想是什么,跟《故乡》的思想是不是一致的。学生说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雪》《藤野先生》《孔乙己》等作品;这次的背景支架是由学生自己说出来的,教师再做相应的补充,以让学生从类似的背景中获得相关的感知。当然建构背景支架的方式要能对接学生的情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说,以讲故事的方式、以看电影的方式等。背景支架的建构,能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多了新的维度,进而也能让他们以全面的眼光看待文字的表述。
2、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材有很多文章饱含丰富的情感,为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可通过播放歌曲、朗诵诗词等,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真挚的情感阅读课文。教师也可以设计导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父母之爱如江河一样深远,如大海一样广阔,然而他们爱的表现不尽相同。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那份母爱深深表现在“临行密密缝”的画面中,而本文的父爱表现在一个怎样的画面中呢?这样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情感阅读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课堂拓展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积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养,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养过硬了,知识储备丰厚了,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为此,教师需要掌握作者的生平资料,阅读与三味书屋、百草园相关的文章,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拓展和延伸,才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结语
总之,有效性教学属于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理想,难以实现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想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这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效果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方婷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例谈[J].散文百家(下),2018,(8):55.
[2]崔文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C].//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8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8: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