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芳丽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二小学, 710077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容易穿新鞋走老路,以为语文就只是读读、背背,不需要多少思维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以构建思维发展型课堂,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提升,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不断践行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课堂 思维导图 深度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斯腾伯格在《思维教学》也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习惯,不能仅仅在理论上承认,还需在教学中践行。
前不久,我参加了学校构建思维发展型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我上了一节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葡萄沟》一课的第二课时。这节课中,我结合我校开展的思维工具的融合与运用,在品读语言中,引导学生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了如何联系上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文中重点词,并以显性化的思维导图和思维工具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一节课,扎实而有效有料。因此我觉得一节有思维含量的语文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起。
一、以目标引领思维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一节课学习的方向。如教学《葡萄沟》时,第二课时教学的知识内容多,可以拓展的点也比较多,那么一节课针对二年级学生如何将它更合理的呈现给学生?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特征,针对性的有侧重的将教学目标聚焦化。我确定了如下两个教学目标。
1、内容方面:品读课文语言,在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中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写作方法: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仿照“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底下……美丽极了!”进行仿写练习。
在具体而精准的目标引领下,引导学生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有了坚定的方向,在朗读、汇报、比较、理解、迁移表达中,使学生的思维不再捉摸不定,一节课都在聚焦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向性很强,所以学习就很有效果。所以以目标引领思维,学习有目标,心中有方向,学习效率更高!
二、在情境中激活思维
课堂上,孩子的思维往往是伴随着问题情境教学于其中,学生的课堂思维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这便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有了情境,才会有思考,才会有领悟,才会有创新。我在教学《葡萄沟》这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自己的读书和感悟,适当的创设情境,还原画面,让文字更鲜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更容易,更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好。所以在《葡萄沟》一课的教学中,我创设多个问题情境,我没有采取一问到底,一问一答的上课模式,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自己在读中反复去思考,读完老师不再重复问题,由学生直接进行汇报的模式授课,尽可能多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课堂上我采用了常用的呈现图片来创造情境,虚拟自己是维吾尔族老乡来热情招待客人的情境,一有了情景,我就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大不一样,变得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了。
所以我觉得构建思维发展型课堂,在情境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激活学生思维的欲望,学生的思维自然就悄悄地在语言文字中开花结果。
三、在认知冲突中深度思维
一个人对事物的接受,往往是在批判中接受的,这样的接受才是客观的、深刻的、终生的。批判性思维对知识进行能动的精确的反思,洞悉支持它的理由及指向的结论。《葡萄沟》一课中词语虽然并不是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运用得准确恰当,值得品味。教学时我主要运用了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如“五光十色”一词,就是如此。课堂上,我提出用“五颜六色”将“五光十色”换掉,好不好?那一刻学生先是一愣,紧接着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主动将“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比较。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我引导到学生说,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文不读不知其美。在比较中,在批判中学生准确地理解了五光十色的意思,体会作者先罗列葡萄的颜色,再用五光十色来概括葡萄不仅颜色多而且很饱满有光泽,这种用词法的独特之处,锤炼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又有所感悟。加强语言实践,迁移表达,最后让学生运用课文中从这一句感悟到的表达方法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训练,即造句和仿句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认知冲突和实践中批判性的吸收知识,增长智慧,提高综合素养。学生的思维力在认知冲突中,在迁移实践中渐渐形成,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地向纵深推进。
四、以思维工具激发思维
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的背后是思维活动;思维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得以强化;语文学习经常用到的整理(筛选、归纳、综合)、激发(联想、想象)、理解等能力,都有相应的思维工具来帮助训练。思维导图有助于思维的整理与激发。运用大家看得见的合适的思维工具把学生抽象思维过程具体可视化,直观检查教学的效果对准确把握课堂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葡萄沟》这节课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思维过程以我们看得见“你是如何感受的”,即把这样的思维过程的显性化,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板书展示出来,这样思维过程显性化之后,感受课文内容这一看似复杂的学习过程就变得清晰简洁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变得很容易了。
同样引导学生对葡萄干的制作过程的理解时,在学生读一读,找一找之后,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快速搞清楚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我采用了流程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把这一过程体现出来,再引导学生看着流程图用自己的话复述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以简洁的话语把这一复杂的过程清晰表达出来,流程图这一思维工具就把学生对葡萄干的制作过程的理解掌握的内在思维活动显示出来,让我们执教者很容易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程度。在这样的经历中,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理解、比较、梳理、归纳,让自己的思维变得可以看见,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成就感,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不断深入学习的动力。
总而言之,建构“思维发展型课堂”,研究“思维发展型课堂”内涵,我们将继续在思维方向化的指引下继续锤炼聚焦能力;让课堂思维训练情境化,做到思之有物;创设丰富的课堂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课堂思维不断深化;充分利用好思维导图这一显性化的思维工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整理、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积累语言,丰富学法,发展思维,让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过程,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并有章可循,使思维更有价值,向更高阶迈进。
参考文献:
[1]构建高阶思维课堂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J]. 魏东.??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6)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J]. 石成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