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激励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杨翠红
[导读]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平等的师生关系来重新审视学生的地位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
        杨翠红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四小学     653100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平等的师生关系来重新审视学生的地位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改变自身被动接受学习知识的局面,善于运用激励学习法来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基于教育化不断改革,教师要充分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激励的手段来启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基于此,本文对运用激励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来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激励教学;小学语文;课题质量
引言
        良好的激励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从学生自身需求出发,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教育。
一、激励教育的英语作用
        激励教育是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合理应用的表现,在于对学生内动力的激发及唤醒,引导学生由被成长的状态中脱离而出,以生命自觉的产生,鼓励学生以自身力量完成成长。在激励教育中,其核心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成才及成人,主要手段在于利用鼓舞、唤醒及激励等方式,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它是一门贴合学生内心需求、成长需求的教学艺术。在激励教育的开展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教学的前提,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真实需求逐步激发,以此激励和鼓励学生,完成其内心潜能的挖掘。在激励教育中,教师的教学基础是激励教育思想,其主要目标在于对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以合理激励目标、激励手段的应用,鼓励学生提高自信,进而积极投入进语文学习活动中,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发展学生自我进步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及发展打好基础。
二、运用激励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鼓励学生调整心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处于发展之中,很容易产生冲动的感情现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情绪,受到情绪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会对自己喜欢的和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高,有充足的动力。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总是提不起学习积极性。此外,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往往有着思考问题不周全的情况,并且热衷于按自己的性子做事,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总是采取敷衍的态度。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自己课堂的趣味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丰富课堂教学趣味性,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使用激励教学,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积极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前5分钟进行汉字听写比赛。首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实践小组和听写小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进行汉字书写。

在此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参加比赛的学生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从汉字书写的笔画以及拼音,甚至是从整体的书写中找出更多的闪光点,进行充分的激励教育活动。对于表现极为优秀的学生要进行公开表扬,在班级里树立相应的榜样示范,对于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给予最大的鼓励,从而使得语文教学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让激励教育真正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以尊重学生作为前提,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发展需求。在小学教育中,由于各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潜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爱好朗诵、部分学生善于思考和想象。在以往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学生该类个性化特征无法充分表现出来,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尊重学生的激励教育下,教师应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不同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为学生留出彰显其个性化特征的条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以无形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性格划分成开朗型、内向型、普通型三类。对于活泼开朗的学生而言,教师要采取直接沟通的方法,鼓励他们不断取得新的学习成果,同时避免由于过度自信而导致成绩下降。对于性格内敛的学生而言,要给予隐性的鼓励和帮助,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于普通型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多用语言进行鼓励。在每次考试以后要根据学生的成绩变化,给予有针对性的奖励。鼓励每个学生拿出正确的心态,抱着正确的心态进行积极的语文学习,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为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评价
        基于小学生的好胜心理,虽然年纪小,但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激励和表扬。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的激励性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这对增强学生的快乐学习体验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具体来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来表扬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的教学评价既能让学生愉快的接受自己的不足并予以改正,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譬如,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首先可以先夸奖学生的优点,如“你的字写得很工整”“你的作文里没有一个错别字,非常棒”“这篇作文情真意切,非常打动人”等,然后再指出其中的不足“如果不再出现错别字,就更完美了”“如果字写得再端正一些,这篇文章将会更完美”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快乐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励教育的实现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意志力。虽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会偶尔使用一些激励教学的手段,但经常会出现教师运用的不得当且不能坚持的局面。所以教师要坚持激励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促进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吕维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教育作用探究[J].中华少年,2019(36):59+65.
[2]张雪.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策略的应用探寻[J].科幻画报,2019(10):132.
[3]何佩君.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上),2019(10):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