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引入思维的培养――“整数指数幂”课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黄道云
[导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改革中,特别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黄道云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教师发展中心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改革中,特别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讲一节新课知识时,一个好的引入设计,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为这堂课奠定成功的基础。如何开好这个“头”,引入新课题,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践与思考;新课引入;思维方法
1引言
        新课的引入在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新课的引入是教学运动的开端,是师生之间的桥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节课将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因此用好课堂引入环节,使温故知新真正达到高效,是教学时着重要思考的问题。所以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的一些方法。
讲授新课时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引入法、创设情境法、提问法、设置悬念法、复习引入法等。复习引入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引入方式,复习引入法通常是教师对前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稍作回顾,通过前后知识内容之间的对比,在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并从其中的相关性引导到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来。
        但笔者认为当前复习引入环节中大多数教师只停留在对上一节课知识的简单回顾上,缺乏思想性,难以真正起到启发新知探究中有序思考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知识,还要掌握数学思维和研究方法,这是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本文旨在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整数指数幂”这一节内容来展开课堂教学引入方法探究考。
2案例描述
        所谓案例就是典型事件及其描述。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对真实事件的创造性描述,具有特殊的目的。它确定了最重要的事实和范围,为读者提供论据、问题、决定和信息,希望读者能够通过仔细的研究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行动计划,并能对案件标志的决定作出评价。案例研究可分为探索性、描述性、说明性、实验性和解释性四种类型。“数学教育案例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特定学生的某种认知过程,第二层是指特定教学活动的某种过程”。“案例是描述实验过程、展示教育现象相关特征的有效手段”、“清晰揭示数学教育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向人们展示具体的学习过程,用生活场景吸引人,用真实经历说服人,震撼人,促进人的思维。”案例研究是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在自身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过多种的不同教学引入方法,通过不同的引入途径能充分调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悬念去学习课程内容,由于我本人一直较注重课堂教学的引入教学,所以对课题的引入比较自然,以下将以“整数指数幂”案例展开描述。
        案例1 12月15日聆听了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八年级牛佳佳、温采婷两位老师的两节公开课,她们的课题内容都是人教版§15.2.3《整数指数幂》,两位老师在课堂引入的方式各不相同:
        牛佳佳老师是先让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新知引入内容:
        填空:
        ①(约分)
        ②(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新知引入中两位老师对老师的处理方式稍有不同。
        804班牛佳佳老师是首先出示了以下两道题:
        幂:当n=3时,
        当n=0时,
        接着提出问题:n是否能为负数;然后举了一个例子:当n=-2时,,通过类比得出结论,通过这一结果老师最后向学生用文字表述为:的结果是的倒数。进一步让学生完成新知应用,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803班温采婷老师是让学生完成新知引入后先让学生回顾了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
        m、n为正整数
        ①
        ②
        ③
        ④(b)
        ⑤
        以新知识为支撑,温老师让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新知引入部分,并帮助学生总结出负整数幂的运算公式,同时让学生模仿以上形式进行编题,以达到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两个老师在同课异构中对教材的处理不尽相同,不同的教学风格、班级的不同学情确定课题的引入方法,过到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教学思想。两个老师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但笔者认为温老师的这种模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案例2从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来看,我觉得本节课的引入这样处理会更好:一开始还是像教者温老师一样先让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然后我会举一个例了引入这节新授课的主题。
        如:让学生思考:=1;
        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又因为,从而得出,通过这样一个演变过程,让学生回到上一节课同底数幂相乘的知识,实现了旧知新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案例分析
        在备课过程中,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是无法预测的。教学过程的真正进展和最终结果,更多地取决于班级的具体状况和教师当时处理这种状况的方式。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对课堂的引入非常重视,因为一节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对一堂课的发展方向和实际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就以上内容而言集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培养行为能力为一体,重在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现行教材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如果导入方式单调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低的结果。
        3.1合理进行数学新课引入能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专家介绍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促进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导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那么课程当然会更深入。
相反,如果学生开始感到无聊,他们就不会专心继续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很难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笔者通过层层质疑,让学生提问,由老师用不断深入的思考,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权利,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被广泛采用,引入新课,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学习新知识铺平了道路。教师在课堂介绍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提问时思考、联系、分析旧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延伸。这样,学生既能复习巩固旧知识,又能理清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捕捉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温习的目的,从而了解新知识的效果。如在上述的案例2中,笔者先让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零指数幂等知识,引发学生思维,为负整指数的运算奠定理论基础,从而进行类比联系,难点就会很容易突破。使以旧知识为新知识开辟道路,达到知识的迁移。
        3.2恰当的复习引入能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
        通过基础练习,引入评价是上下之间的第一个环节,即回顾和总结上一节的知识,介绍要学习的内容或为即将到来的学习重点奠定基础。
其次,它是前与后的心理联系。学生们在短暂的休息后返回课堂。导学是一种热身活动,它将思想、记忆、想象、情感等心理带入学习状态,使眼、耳、手、口等器官活动,进入紧张而重要的学习状态。案例1中两位老师就是通过新知引入中大量层层递进的练习训练推导出本节课的运算公式,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学生在这种任务驱动下提高了学生的体验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品质。
        3.3准确的复习导入能明确学习方向
课前的介绍应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好的导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选择导论教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导论揭示课堂上的主体,反映教师的教学意图,使学生大致了解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
        如案例1中温老师从副板书中出示了大量以前学习过的公式,练习题揭示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公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白以前我学了什么,本节课我要学什么,让学生会顺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这样既掌握了旧知识,实现了旧知新用,又拓宽了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4结束语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和课堂条件的不同,新课程简介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善于研究教材的特点,抓住重点,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进均.从教学生成视觉探究“说数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3年1期.
        [2]李荣.数学课堂引入数学实验的思与行[M];基础教育研究;2018/14.
        [3]高晓兵.也谈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J];中学生数学;2019年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