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思
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幼儿园 浙江 温州 325024
摘要: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我国国家未来发展提供优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国不断地对教育进行着改革,以此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其中,在幼儿教育中主要以幼儿的膳食营养健康作为切入点,这主要是由于幼儿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就无法保证幼儿的健康,更无法保证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本文就提升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展开了合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膳食营养;健康教育;途径
前言:
现阶段,幼儿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从而为幼儿的后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幼儿教育中饮食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过饮食活动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营养,还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重视膳食营养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饮食氛围、开展膳食营养课程、采取科学的措施激励幼儿饮食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一、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饮食氛围
幼儿教育所面对的受教群体,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孩童,所以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总会出现幼儿不配合的情况,这就会严重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喜好,设计出合理的教育方式,以此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众所周知,幼儿在饮食中,对于自己喜欢的食物会大口大口地吃,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就会产生排斥心理,甚至一口都不吃,针对此种饮食情况,教师必须加以引导。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营造出良好的饮食氛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而通过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发现幼儿对游戏有着强烈的好感,并且对于游戏还存在较强接受能力,所以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出和游戏相关的饮食氛围,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建立正确饮食文化和习惯。
例如,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吃青菜时,就可以在就餐前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如,教师事先准备好食草小动物的贴画,“小兔子”、“小羊”、“小鹿”等,而后让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在确定幼儿选择完成后,就可以引导幼儿“小朋友们知道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喜欢吃什么呢”,此时幼儿必然会积极地回答“萝卜”、“白菜”和“青草”等。教师在得到回答后,顺势引导幼儿“小朋友们回答的十分正确,那么请小朋友一会在吃饭时,需要将青菜吃光”,由于幼儿知道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必然会完全投入到游戏中,所以在吃饭时肯定会吃光青菜。通过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饮食氛围,使幼儿逐渐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从而为幼儿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二、开展膳食营养的相关课程
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中,要想改变幼儿对蔬菜的排斥心理,还需要设置相关的膳食营养课程。首先,根据对幼儿的了解发现,动画对幼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多媒体功能,将蔬菜种植、生长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幼儿,从而让幼儿对蔬菜产生正确的认知。
其次,教师还可以将蔬菜作为盆栽,摆放在教师的显眼位置,以此让幼儿每天都能观察到蔬菜的生长状态,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为蔬菜浇水,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幼儿对蔬菜的排斥心理。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质量,教师根据幼儿的喜好,设置各种奖励机制,“不挑食不偏食的宝宝”或者“吃蔬菜第一名宝宝”等。通过鼓励表扬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到不偏食和不挑食是正确的行为,是可以得到老师表扬和认可的,也就可以起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教师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一个简易的花盆,而后教师向幼儿发放菠菜的种子,同时教授幼儿如何种植。在完成蔬菜种植后,教会要求幼儿要定期给自己中的蔬菜浇水,并且每台关注蔬菜的长势,以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蔬菜。通过实际体验的方式,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改变幼儿对蔬菜的排斥心理。
三、采取科学的措施激励幼儿饮食
只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确保幼儿摄取到足够的营养,从而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在饮食上做出有效调整,通过引导使幼儿不再出现挑食和偏食的行为。第一,幼儿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幼儿园可以在确保不破坏蔬菜营养成分的前提下,对蔬菜的制作工艺进行创新。第二,幼儿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时常会模仿大人的样子进行做饭游戏。而在膳食营养健康教育中,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切身体会做饭的乐趣,如引导幼儿择菜,洗菜等。由于幼儿自己参与了做饭的过程,所以在就餐时必然会吃得津津有味。
例如,幼儿园在准备食物的过程中,可以将蔬菜做出种类、色泽和形状上的改变。如,教师利用胡萝卜、白菜、菠菜等,为幼儿摆出“笑脸”、“小兔子”和“小乌龟”等图案,以此激发幼儿食用蔬菜的兴趣。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将蔬菜制作成其他形式,如,将南瓜制作成南瓜饼等,通过改变蔬菜的样子,降低了幼儿对蔬菜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必然可以改变幼儿挑食和偏食的习惯。
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教育中的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必须提高重视程度。而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作为重心,以此为幼儿的后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要向幼儿讲解吃饭时的礼仪,让学生认识到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同时告知幼儿细嚼慢咽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其次,有些幼儿在吃饭时,会出现打闹、嬉戏、说话等现象,此种习惯有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所以教师必须对幼儿进行引导,从而让幼儿认识到吃饭时要保持安静。通过教师长期的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保证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膳食营养健康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着手。此外,在就餐活动中为了避免幼儿,对食用蔬菜产生排斥行为,教师可以采用改变蔬菜食物样貌的方式,以及鼓励幼儿洗菜、择菜,或者让幼儿自己动手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蔬菜,从而改变幼儿对蔬菜的认知。另外,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单纯地依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所以必须提倡家庭、社会和幼儿园三者配合统一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张静驰,陈轩,朱继文,周楠.母亲喂养行为对学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8):3400-3403.
[2]周楠,张静驰,李辛香.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饮食行为的关系:家长逼迫进食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10):151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