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教育如何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木丽花
[导读] 幼儿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萌芽时期

        木丽花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萌芽时期,是进行德育教学的黄金期,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个人的一生具有重大的影响,甚至伴随一生。幼儿在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幼儿园,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不仅要让幼儿学习知识,还要重视德育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探索德育的科学方法,不拘泥形式,大胆探索研究,找出适合自身实践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策略
        幼儿园应把德育教学放在首位,因为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和人格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幼儿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学。  
        一、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意义及特点
        幼儿园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培养将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幼儿园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幼儿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现在,多数幼儿都是家中的“小王子”“小公王”,在家长们的疼爱甚至溺爱下,多多少少会养成一些不良的思想和习惯,如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逐渐走向社会,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不遵守社会中的行为规范,终将被社会淘汰。幼儿园作为启蒙教育机构,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规定为基础,积极组织幼儿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团结友爱、礼貌勇敢、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品质。
        德育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游戏活动还是集体课程,教师都需要将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各类微小事件中渗透道德品质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可能会有一些不良行为,教师需要抓住德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或典型事件,随机对幼儿开展教育。例如,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抢着上滑滑梯,在滑滑梯上相互推挤,甚至会相互争吵。教师需要将这一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自王发现问题,并提出明确的规范化行为要求。此外,教师还需要王动创造机会开展德育教育,不断强化幼儿的品德意识,保证幼儿将内心想法付诸行动。例如,教师教育幼儿要懂得遵守秩序,可以在排队环节中开展德育教育,让幼儿懂得排队的秩序,学习谦让。
        二、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
        1.成为幼儿榜样
        幼儿通常对教师有着敬畏心理,在幼儿看来,教师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的,教师就是他们效仿的对象。此外,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是幼儿接触时间最长的成人,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品德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促使幼儿向教师学习。因此,教师要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幼儿的榜样,让幼儿能够不断向榜样学习,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例如,一次晨间锻炼结束后,孩子们陆续走回教室。班级门口有一个垃圾,第一个小朋友路过,径直走了过去,没有任何反应。第二个小朋友路过,说:“这是谁扔的,”说完也走了过去。第三个小朋友路过,弯下腰把垃圾捡了起来,说:“我把你送回家吧!”说完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站在一旁观察的我走过去问:“你为什么把它捡起来呢,”幼儿说:“老师以前对我们说过,垃圾会影响我们的环境,我们不可以乱扔垃圾。我之前看见老师也是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的,所以我也要把垃圾送回家。”
        2.及时奖惩鼓励
        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要进行强化,促进幼儿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奖励和表扬。教师可制订一些有趣的可行的奖励活动。比如,“红黄卡”制度,幼儿每做一件好事可给一张红卡,做了错事就要给黄卡,一周结束后看谁的红卡多,红卡多的幼儿可获得一项特权,如可在周五有个自己自由支配的活动,黄卡多的幼儿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如小红花、笑脸、棒棒糖等奖励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
        比如,吃完饭时看哪个幼儿吃得最干净;看到地上有垃圾主动拾起来的幼儿;检到别人丢的东西主动上交给教师的幼儿等,都会得到教师的表扬,还会得到小礼物。这样做到正面强化,激发了幼儿培养良好习惯的兴趣,还让幼儿J懂得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3.构建家园联络
        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能仅靠幼儿园的教育,还要靠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更重要。幼儿在家的时间更长,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更多。幼儿园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指导家长让幼儿在家也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较大。幼儿本来在教师的教育下建立了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回到家里,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错误引导幼儿,会让幼儿产生疑惑,不知是幼儿园教师说的对,还是家长做的对。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举止,发现异常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原因,如果是家长不注意误导了幼儿,要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好,给家长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家园联系。比如,可以进行家长开放日的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观察、参与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做了些什么,回家后可继续保持这样的行为。在教师和家长的倾心关注下,实现全面发展。周末可以抽出一上午的时间织织亲子活动,让平时工作繁忙,无暇陪伴幼儿的家长有机会和幼儿共同做游戏或者做手工DIY等活动,在共同的任务重团结合作,以增进家长和幼儿的感情。还可以开展家长课堂,由幼儿园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聘请专家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
        三、结语
        所谓“立德树人,德育为重”在德育活动中,教师就应根据幼儿本身条件,规划出相应、童趣、实践性高的教育方法,进而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都得以正向引领和良好发展。这还需要幼师进一步多元化德育模式和项目,促进幼儿在寓教于乐中得以进一步有效的引导,并为幼儿德智体美劳能力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罗丽华.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途径[J].神州,2017,(36):22-23.
[2]杜艳玲.新时期下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创新[J].考试周刊,2017,(47):185,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