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江启生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

        江启生
        江西省万载县双桥镇中心小学   336103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现存问题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仍普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思想过于明显,过度注重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的灌输,忽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品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落后的教学观念还体现在,学生课堂主体性得不到体现,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探索意识被过度限制,从而无法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导致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比较薄弱,长此以往,会对学生未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成长带来严重的阻碍。
        除此以外,虽然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互动教学,但受到理解程度及教学能力的限制,这些互动教学多流于表面,难有实质性的教育效果。比如,“对话互动”是当前互动教学的最主要形式,即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成师生互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个是教师自主意识过于明显,问题设置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开阔的独立思考空间;另一个是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答案的对错,忽视对学生思考过程的点评与指导。基于上述问题,“对话互动”并不能达到开拓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目的,因此应用效果自然不明显。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开展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充分综合学生的不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的思维更为趋于完善,从而更为接近正确答案。与此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认识到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并真正地通过交流的方式,学习更多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真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增强课堂教学的精准性,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讲授“倍数与因数”这个知识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相对周密的答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此部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讲授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讲授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相应的习题,提升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能力。第二点,科学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真正为学生打造自由的交流空间。第三点,创设问题。

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30的因数有哪些?如何才能更为全面地找到30的各项因数?第四点,适时引导。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要充分进行交流,并积极地运用每一位组员的观点,从而更好地从多个角度进行探析!”第五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小站主动站起身说:“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是小组长想到的1,2,3 ,5;其次,副组长想到的10,15;最后,是我想到的30!这也让本小组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性,以及小组力量的无穷性,也真正懂得了合作的内涵!”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真正让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此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应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数学解题方面,并未注重从数学学习规律着手,从而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缺乏成就感,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陷入较强的思维定式中,进而不利于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的发展。针对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转变这种错误观念,而且还应运用合适的手段,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教学,从而达到既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又能真正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规律的目的,注重从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以此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讲授“多边形的面积”这个知识点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所讲图形进行切割,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树立数形结合思想,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增强。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已知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为55厘米,下底为110厘米,高为55厘米,如何求这个梯形的面积?你们可以由此,推断出直角梯形的计算公式吗?第二点,运用信息技术授课。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画出这个直角梯形,并将这个直角梯形进行切割。具体分为以下两种切割形式:第一种形式,将此直角梯形切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第二种形式,制作两个全等的直角梯形,并将其拼凑成一个长方形。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新长方形面积的一半与课本梯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异同点。第三点,巡场观察。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思考动态,并适时地针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数形结合思维的增强。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学生分享此部分内容的过程中,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蝉的回答。他说:“通过白板上的提示,我发现可以用三种方法解题。第一种,计算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第二种,填补一个边长为55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让原图形转化成一个长为110厘米,宽为55厘米的长方形;第三种方法,仍旧运用填补法,即按照教师提供的第二种思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边长为165厘米,宽为55厘米的长方形,而这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即为直角梯形的面积。与此同时,我发现这个算式即为梯形面积公式!”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以生动的情境进行表示,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真正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明确教学要求与教学的有效性,严格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宋佳.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8,(6):283.
[2]王玉莲.小学数学高年级段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