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贵州省仁怀市城北小学 564500
摘要: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革新发展的大环境下,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落实融合策略,使信息技术成为辅导教学的有利手段。而数学作为抽象性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难免会产生诸多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将抽象性知识转化为具体性内容,为学生充分展示数学世界的奇妙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数学教学;
引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应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学中的抽象知识直观立体地展示出来,比较好地解决了小学生逻辑思维不强这一问题,且大大减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已成为适应时代的课题之一,融合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可以借助图像、声音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这些直观的方式刺激其感官,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加入信息技术元素,将能极大程度地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逻辑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兴趣缺乏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包含很多的数学符号和定理公式,对于抽象思维尚欠缺的小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许多教师仍以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方式为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无法参与其中,课堂氛围沉闷无趣,枯燥乏味,最终造成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语言理论化,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数学学科知识的复杂化、题型的多元化等特点给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如果运用较多的理论性语言,会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晦涩难懂,抽象、理论化的知识也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语言”的苍白,使得学生上数学课如同“听天书”,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三)盲目采用“题海战术”
不仅是数学科目,许多课程的教师都会让学生购买各种练习册,学生在做完课本的例题以及课后习题的基础上,还要刷各种习题,以“题海战术”来练就答题技巧,这就造成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度不够,以至于数学成绩在所谓的答题套路下忽高忽低,而且容易产生固定思维,不懂得灵活变通,在“千变万化”的各种题型面前,难免会“显露原形”,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观念
教师只有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化,为了提高教学信息技术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改变原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创新,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与时俱进。
教师还要促进现代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善于处理在教学中的突发状况,结合现有资源,合理开展信息技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完善信息化教学认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会认为数学学科不但复杂,且单调无味,尤其是对于思想偏感性的学生来说,理性的数学内容是冗长且枯燥的。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若不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固有的教学思路,则很难在教学课堂当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若没有学习兴趣作为支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师生也难以形成有利的配合,长此以往,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会越来越难。
因此,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勇于接受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完善自身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课堂相融合,构建数学课堂趣味化的氛围。比如,在学习“庆元旦”中关于时、分、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龟兔赛跑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时计算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时长,并尝试着去进行记录。卡通形象的视频会在视觉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于时间的计算,能够让学生清楚地掌握分与秒的区别,以此,教师就能够让学生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课堂开始学习数学。
(三)善用现代信息技术,巩固练习
数学题型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去搜集多样题型,改变单一的作业模式,辅以声音、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每天规定小练,题型由简单到复杂,最好是每天一个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再有能力提升题,鼓励学生敢于思考,采取多种方法解答,而不要一味地去灌输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学生在各种题型中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迅速准确地解析出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做题效率。课下的练习题,一定去要求学生高效、独立地完成,严禁学生间抄袭。这样,教师就能够知道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可以在课上重点讲解错题比较多的地方,学生也可以按自己的错题改正,方便以后复习。教师还要定期批改学生的练习,最少一周一次,并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分享错题集,要求学生进行错题本划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活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
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环节。阅读不仅仅需要用眼睛去浏览,更需要眼、口、手、脑等多重感官的共同协调参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让他们去读课本是非常困难的,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本同步,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多媒体画出思维图,去解读原文,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思路,从而探究出数学问题,而且简单直接,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比较实际有效的方法。
结论:综上所述,在这个信息蓬发的时代,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有利于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也有利于强化学科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充分展现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的精华。
参考文献:
[1]?于海娇.烟台地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调查与分析[D].鲁东大学,2012.
[2]?毛爱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点的归类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3.
[3]?朱梓伊.目标重构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