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佳
重庆市高新区康居西城小学
摘要:现在可以说全国范围内都在应用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学发展需要,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都在进行教学的改革,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体现得比较明显。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老师开始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内心来重视数学学习,促进自身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这样对于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解题模板就相当于是鱼,而解题思维能力就相当于是渔。数学思维能力是对数学里的空间图形、数量关系、几何结构的本质属性的间接反映,并且按照思维能力认识总结出特有的数学规律。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接受新知识;更具有创造性;促进智力发展。
当今各个国家已经打响了没有硝烟的战争,各国开始竞争经济实力、军事水平、科技实力,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下竞争越发激烈。但是经济、科技、军事的基础都是人才竞争,也就是教育业的比拼。各国的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教育水平,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各国都在努力培养核心人才,我国也发表了新课改标准,旨在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军事实力比拼,基础都是人才比拼,人才的培养途径就是教育,以至于教育越发被社会全体所关注。新课标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布的,新课标所指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要求对教师改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小学数学教育会影响孩子未来在该学科上能否有所建树,它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所以急需社会各界关注该话题,并且提出建议,为我国数学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给孩子的数学从小学就打好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1、优化教学方式
教材是开展数学广角教学的基础,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能脱离教材而随意教学。缺乏新意的教学我们是极度反对的,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那怎样才算做到合理利用教材呢?第一,要懂得运用相应的情境来达到传授的目的。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广角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接近生活的情境或者选取一般孩子都会感兴趣的题材,如动画片里的人物等等。
例如,对于数学广角中涉及的“找次品”问题,我们就可以依据教材创设出相关情境。教材中要求从三件物品中找出一件次品,从八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教材中的方法可以借鉴,但是如果子以创新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首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自行讨论找出次品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的方法分享出来,并形成较为成熟的书面文字,最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方法找出次品,能够迅速并且准确找出来的小组获胜,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对教材的整合,联系相关的知识。每个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各种数学思想都是相互渗透的,将这些略显零碎的知识整合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引导自主思考
在过往的数学教学中,很容易采用学术化设问命题,容易造成概念晦涩难懂,知识模糊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通过自主思考探究数学规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精神,积累数学素养。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知识的灌输,而应该通过创立新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例如,在“找次品”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找次品”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在五个苹果有一个坏苹果,选择选到次品的可能性有多大?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概率的概念。接下来再引导小学生先从3个中间找1个次品,体验找次品方法的多样性;再设计从5个中间找1个次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接触找次品的最优策略,同时感知解决这类问题需考虑题目中已知的条件和关键词。在9个中找1个次品是木节课的重点,通过前面环节的循序渐进,并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分析,自悟出平均分成三份的方法是最好的。在9个物品找次品的过程中,方法更为丰富,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更加广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3、促进思维发散
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正确地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带领他们用更加理性和清晰的思路对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让他们能够在思维发散的基础上得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比如,在讲解“找次品”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最基本的计算推理方法,让学生对“找次品”问题的思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讲解结束之后,教师给出以下例题:“现有10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比其他的重),用天平称,最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思考如何通过推理找到更加便捷高效的解题方法。对于这种总数量为偶数的题,学生分析要先将其平均分成两份,哪一份更重,就代表有次品,但接下来要从五个零件中找出次品,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做了。教师可以稍加引导:“接下来要怎么侧呢?要每次在天平两端放一个,观察是否平衡吗?有没有更简单、步骤更少的方法?”学生经过点拨发现可以再将其分成三份,分别有2个、2个和1个,将有两个零件的两份分别放在天平两端,如果重了,就说明有次品,再一次称重较重一端的两个即可,如果两端平衡,那么说明剩下的一个是次品。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对问题的核心产生更好的理解,也能及时地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丽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速读(上旬),2018,(1):79.
[2]刘成仓.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8,(3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