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翠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兴泉镇中心学校674800
摘要:学高年级数学课程内容在知识容量与知识点变现方面已经相当抽象,且数学知识呈现复杂化变化,该阶段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路,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这样的特殊教法来引导学生,优化学生逻辑性思维水平。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师生、生生互动频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构建思维导图数学教学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引言
思维导图法被广大师生所青睐,因为它高度概括、主次分明、上下关联、前后贯通。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高效运用思维导图,能增强记忆效果、突破知识难点、提升教学效益。
一、思维导图在概念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概念,才能正确运用知识。但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概念过于抽象,且小学数学概念较多,学生在理解概念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讲解概念知识,随后让学生进行计算实践,希望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概念知识。这种方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具备一定数学思维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难以理解概念,也自然无法将其灵活运用在实际解题中,导致解题效率和正确率大打折扣。这也会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很容易放弃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有理解数学概念,并掌握其精髓,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心应手,获得能力上的突破。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概念,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分清相似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圆柱组成”一课时,由于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学生很难通过书本文字及教师的讲解对圆柱概念产生准确认知。此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将圆柱体的三维模型想象成平面图形,然后将圆柱体的底面和侧面拆开。学生将“圆柱体的展开”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围绕这一中心词进行发散,将圆柱体与底面、侧面的关系呈现在思维导图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体的概念。学生在复习圆柱体的相关知识时,也会重现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加强记忆。
二、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思维发展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对抽象性的数学概念和一些思维逻辑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空间图形的转换等的理解、掌握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继续采用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法,“从头讲到尾”,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概念产生混淆,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成效更是一塌糊涂。面对教师“教”和学生“学”中这一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点,就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
那么,老师可以在课前将当堂或本节知识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思维导图中不同的图形结构、图形关联将所学知识直观、清晰地展示出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思维导图,从点到面、由易而难的开展学习,可以将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进行重点标注或圈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对所学知识点能够全面理解,又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对学生的学习促进效果不言而喻。
例如,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总复习教学时,由于其中涉及三角形、四边形等多种平面图形,这些图形各自既有独立的特点,但又有共性或联系,不同图形的性质与特点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学习时就容易混淆,在综合应用题目解答中更是出错率极高。面对此类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黑板或者多媒体,将所学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边讲解边展示,既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同时也帮助学生对各种图形的特征以及相互联系进行了梳理。一节课结束,一张完美的“平面图形知识网络图”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新的认识和升华,同时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三、利用思维导图,协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归纳整理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度,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归纳整理恰恰体现了这一要求,通过归纳整理可以将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干,其实存在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对一个单元、几个单元或一册书的归纳整理,就成为实现数学学习“整体化”的重要手段。数学知识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一个单元中往往会包含许多小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又是在不同的课时中学习的,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或者一册教材时,头脑中的知识比较零乱,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使得学过的知识在学生记忆深处形成知识网络。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从散杂、片断式学习中理清知识脉络,对所学知识以单元或章节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复习时查漏补缺,这样既节约了学习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比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一章节中,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将本章内容分为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三个大的部分。对于圆的周长又可以从认识与特征、计算应用两部分进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对圆的面积可以从圆的面积公式、圆环面积以及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三部分进行归纳整理;扇形部分可以从特征和应用两部分归纳整理。这样一来,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张有关《圆》这一章节所有知识点的知识网络图,包括概念、公式以及综合应用,学生只要对图中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就可以做到对全章节知识的掌握。
结束语
实践证明,恰到好处地运用思维导图,必将促使数学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促使数学学习从“费力”走向“轻松”,促使学习历程从“乏味”变为“有味”。因此,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突破知识重点难点,促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进而达到数学高效课堂。当然,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思维导图绘制的指导上下足功夫,同时还有具有良好的耐心,和学生一起完善思维导图,让学生体会到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进而对这一学习方法真正认同,从而在训练中实现思维导图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丽晖.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家长,2020(12):102-103.
[2]徐建干.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23):85-86.
[3]董泽芳.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的运用研究[J].名师在线,2018(2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