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杨惠
[导读] 小学数学是极具趣味性的学科,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题

        杨惠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    010010
        
        摘要:小学数学是极具趣味性的学科,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题,增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错题意识,将其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的重要反馈,提出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增强学生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的能效性。
        关键词:探析 小学高年级 数学错题 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集的建立与应用要考虑到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认知错题、整理错题、分析错题和应用错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帮助中高年级学生在数学错题集应用过程中有所得,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备课环节的错例预设存在缺失
        部分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准备得不够充分,对于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教材缺乏全面细致的了解,缺乏对易错点的课前预设,没有充分注意学生对某些知识的易错点,或者对于易错点的预设不够到位和准确,这样导致后面的随堂练习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还有部分教师对错题教学缺乏反思,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利用学生的错例进行教学反思,没有充分利用错题的价值。
        (二)错题信息反馈存在不足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错题信息反馈没有及时把握和了解,没有全面掌握上一个知识点中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明确下一步教学工作的重难点。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的教学策略
        (一)掌握规律,学会整理错题
        错题整理是中高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逻辑和方法与整数加法和减法并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在整理错题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按照整数加减法的逻辑进行整理,按照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运算定律、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逻辑进行同类型整合,将相关的错题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按照小数加减法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点,围绕思维导图归纳和整理相关的错题。如6.56-4.56计算时,部分学生的结论是2.00,这说明学生在计算时陷入了惯性思维的影响,而这类问题在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如9.3-6.98计算时,学生不知道转变为9.30-6.98,然后再进行竖式计算或口算[2],这类问题可以统一归属于小数加减法的竖式逻辑错题类型当中,通过同类型错题的整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错题的一般规律,从而避免盲目叠加错题和盲目誊抄错题的情况,实现错题集的条理性。


        (二)做好备课环节的错例预设
        教师要树立系统化思维,将零散的问题进行全面有序的整理,建立错题教学系统,通过环环相扣的错题教学,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和进展,逐渐减少学生的错题数量,做到查漏补缺,提高错题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在备课中增加错例预设,以此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载体,增强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
        (三)灵活转化,学会应用错题
        高年级学生错题集整理以后,部分学生将自己的错题集“束之高阁”,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认识到错题集的价值,也没有将错题集变成自己的“知识宝库”,没有翻阅和再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建立定期翻阅错题集的习惯,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定期翻阅错题集,对常见错题特别是出现2次以上的同类型错题进行回顾,按照每周一小节、每月一汇总、考前集中翻阅的方式进行错题回顾,通过定期翻阅错题集的方式形成错题分析的习惯,帮助学生通过翻阅错题强化同类型错题的认知,避免在做题时出现类似的错误;另一方面是学会举一反三,将同类型和相似类型的问题进行统一学习。错题集中的错题以同类型的居多,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错题学会举一反三,将同类型或相关类型的问题进行统一整理和分析,寻找问题的关键点,然后根据汇总的错题信息自行设计一些例题进行学习,强化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升对错题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四)注重构建错题交互机制
        除了可以依靠学生自主进行错题反思之外,教师有时候还可以依靠错题交互机制来进入到利用错题资源的状态。以“分数乘法”的课堂测试为例,在对应测试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与同桌形成合作关系,彼此检查对方的测试题目,看看哪些地方有错误,然后将其标记出来,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就会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分数计算法则存在理解上的问题,比如,在分数乘整数的运算中,本应该是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不变,但是在实际计算的时候总是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快地找到实际错误的原因,找到错误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于实际计算法则的认知,熟悉度也会不断提升,并且有意识地去规避对应的错误。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而言,能够快速地找到自己的知识缺陷和不足,然后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去改正,就可以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小学数学学习中。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构建错题交互机制时,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不能将错题作为嘲笑同桌的借口,而应该将其作为提升自己、帮助别人的契机,由此确保错题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针对这种错题交互合作机制,还可以将奖惩元素融入进去,比如,同类型的错误在出现一次之后,如果下一次再次出现,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同桌一起演唱一首歌,这样既促进了学生间的友好关系,对于提高错题合作交互机制的效率也很有益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教学不容忽视,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和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在错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做好课前备课的错题预设,加强对学生改错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小学数学错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治祥.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策略的干预探讨[J].考试周刊,2020(87):76-77.
[2]毛成凤.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研究[J].读写算,2020(13):100+152.
[3]何金凤.小学高年级数学错题的运用分析[J].读写算,2020(13):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