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霞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 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在人们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接受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只有两种,一种是听,一种是看,而一定程度上来说人们在看信息的过程中,对于信息的接受性更高。结合教学活动来说,让学生通过“看”来更好的接受知识,就是以可视化的方式将知识展示出来进行学习。本文就以可视化教学为中心,来谈一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来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的接受性,更好的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可视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可视化就是将信息知识或者思维路径以一种直观的图示展示出来的方式,将知识形象化、可视化,结合教学活动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也会应用可视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看的方式来了解信息与学习知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构建都是有积极的影响的,所以教师可以认真研究可视化教学的方式,来推动教学工作的积极开展。
一、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个体的差异,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和接受也是不同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个阶段的学生,总的来说对于图示内容的信息接受性要高于文字性内容的信息,同时通过看的接受性也要高于听,所以说对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引导,可以结合可视化教学的开展来进行,让学生在感受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例如: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展示多种多样的与知识主题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布置有效的展示知识道理,还能够将主观的思维方式和路径展示给学生,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吸收。另外,在学习加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多使用图片的方式来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在易于理解的基础上参与其中,如我有10个苹果,将10个苹果的小卡片粘贴在黑板上,然后分给小明6个,同时就拿走6个小卡片,让学生来进行计算,得出最后的结果。这样的方式非常直观的展示了事物的变化,让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具体的数量的增减,而且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展示事物,在学更容易理解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二、带动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建立
思维是人的一种思考方式,是对事物的直接反应,根据事物的多样性,我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思维的构建,来指导学生更有逻辑的来解决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而通过可视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展开更高效的学习。
例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画图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解,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的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为例,假如一张披萨,切成八块,每一块同等大小,爸爸吃了3/8张披萨,妈妈吃了1/8张披萨,而我吃了2/8张披萨,那么还剩下多少披萨,教师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展示披萨的具体分配和数量的变化,8为总单位,然后减去3,减去1,减去2,最后就剩下2个,通过分数的方式来进行说明,就是还剩下2/8张披萨,简化后就是1/4张。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除非习题有要求,通常情况下很少会利用画图的方式来进行数学的计算,那么思维逻辑的构建就容易产生混乱,不利于思维的有效构建。所以在教师展示具体的思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从而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
三、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有效性
可视化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接受性的快慢,和图示展示的方式对于教学效率的影响。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学习可视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积极的应用,在不断应用的基础上才能够逐渐改进,提升自己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单一的方式来展开对于数学知识的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学习会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同时接受性也较低,所以说教师通过对于可视化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推动课堂构建的高效性。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利用图示展示知识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来共同推动课堂氛围的活跃,提升学习效率。以《位置和方向》的学习为例,这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来具备的生活应用能力,那么可以在教师画位置图的基础上来考察学生对于位置和方向的判断,如以学校为主来画出位置图,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针对不同的位置来回答出具体的方位,这样的方式,是基于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来展开的教学讲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推动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和学习。
四、利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整理和总结,提升复习效率
数学知识从整体上看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逐渐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建立系统性的思维认知,通过图表整理的方式,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总结,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梳理自己的思维记忆,提升自己的复习效率。
例如:在对于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思维导图就是将知识通过结合不同的分类标准来进行细化分类的过程,而数学知识是具有系统性的特点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总结、整理单元或是不同板块的内容。如《图形的认识》的学习,在这一板块的学习中,我们主要来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两类,在整理中就可以以这两个分类来进行,如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平面图形的学习有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等,按照不同分类来一步一步的画图,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于不同分类下的知识有更清晰的记忆,建立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认知,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有效利用可视化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浓厚兴趣,提升理解和学习的效率,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建立,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要积极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多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打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董翠艳.试论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方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1(01):.
[2]臧海连.让“思维”看得见——“基于证据”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