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质量的提高优化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朱旭
[导读] 在小学课堂中,学生与教师都是课堂的主体

        朱旭
        安徽省全椒县石沛镇明德小学, 安徽 全椒 239512
        摘要:在小学课堂中,学生与教师都是课堂的主体,在小学课堂中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练习,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练习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通过趣味的、有效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更加紧密地衔接,还能帮助小学生通过熟悉的事物更容易地认识并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本文根据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更好的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质量优化
        在如今新课改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以及学业水平的好坏与教育教学的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息息相关,促进学习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双向的联系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新课堂练习内容,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确保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可以掌握数学知识体系以及数学综合能力。
        一、做好数学课堂内容的预习安排
        预习课本内容是一堂好课的前提准备,通过对书本内容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更快的融入到本节课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互动的自信心,增强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完课堂知识之后进行课堂练习时,做题质量与方法的掌握都得到有效地提高。
        预习内容的安排教师应当适量适当,提前为学生勾画预习的重难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公式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与了解。教师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观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结合课本中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课堂练习的内容布置,是课堂练习更有效率[1]。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小学的数学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的内容之前一定要对教材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与充分的了解,深度剖析教材内容,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图形与空间、小数与整数、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都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结合点,以生活化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再布置适当的课堂练习来巩固知识[2]。以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为例,小学生对于抽象的面积和周长是没有具体概念的,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好使用的图形的石膏体,在教学中通过实物展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关于圆形的概念,随后可以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石膏体,并动手测量和计算周长和面积。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延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物体,文具盒、橡皮等都可以作为测量计算的内容,以此作为课堂练习,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注重观察生活,锻炼学生的耐心,还可以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并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情境选择和创设。其中,通常可以被使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有角色扮演、巧妙设疑、语言和肢体表现、多媒体展示图片和音频等。教师为学生创设合理的课堂练习场景,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以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为例,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之后,为学生提出相关的具有生活化和趣味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去探索新的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高度提升[3]。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除法一课的内容时,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和问题:“现在我们有12个苹果,想要分给爸爸、妈妈还有宝宝吃,每个人都要分到相同的苹果数,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假如刚才老师买了一大蛋糕想要分给小朋友们吃,这个大蛋糕被切成了10块,老师想要每个小朋友分2块,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吃呢?”通过语言提问分食物的方法,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回答,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教师在课堂练习中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去“分苹果”和“分蛋糕”,不仅使课堂具有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融入到课堂中,寓教于乐,提高课堂质量。
        四、注重课堂练习的科学性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合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练习时,一定要注重课堂练习题目设置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如何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不是仅可以运用到书本和试卷上的,最终是要将其回归于生活。
        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科学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将课外延伸作为一个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完成一节课的数学知识教学后,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是可以与生活相联系。例如在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课桌上的物品或者书包里有没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并进行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将学生自己的随身物品作为课堂练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增强课堂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还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知识,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计有趣、新颖的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要从小学开始,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将所学的知识正确应用于生活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敏,朱忠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和使用[J].教学与管理,2012(29):43-45.
        [2]高祯祯.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3):162-164.
        [3]江春丽.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6):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