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
大连市第四中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微课教学在中学各个学科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对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积极采用多种教育模式相互混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完善微课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微课内容,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使微课教学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应用策略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教学产物,将之运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缓解课堂时间不足与教学容量大之间的矛盾,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这正好符合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化学微课的优点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和手段大多比较枯燥、乏味,而课本中的知识点通常都抽象难以理解。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化学既单调又无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化学教学效率很低。
首先,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抽象的知识很难想象和理解,而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通过在课堂上播放简单又直观的视频内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其次,在初中化学的课程中,很多实验药品具有易燃性、腐蚀性等特点,对于实验环境和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的,而由于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难免会有惧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实验是存在安全隐患的。例如,在学习“利用白磷红磷探究燃烧条件实验”这一知识点时,因为白磷具有非常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所以做白磷燃烧实验时不能去闻,也不能去用手直接触摸,所以这种类型的实验是不能在课堂上做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微课的方式来替代这些有安全隐患的试验,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看到试验现象,还能避免学生直接接触危险化学药品,降低了实验本身的危险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1、培养预习习惯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及时抓住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上课提问的时候能够一针见血,而且提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促进学生钻研比较有难度的化学问题,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思路,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
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为例。这一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人门课程,在这一课中,学生会对物质有重新的认知,还会使学生了解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本课的内容是基础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预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提出问题,通过微课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预习。
比如教师利用微课提出几个问题:像水蒸气、哈气、泥沙沉淀、饭菜变酸、用醋洗去水垢等现象分别是物理现象还是化学现象?你的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最小的物体是什么?以此来搜集身边的化学现象。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教材知识的预习,并对教师提出的现象进行分辨和了解,通过简单的练习有效地区分开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不会一头雾水,反而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预习化学知识,使学生提前掌握简单的知识,可以刺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2、小组合作模式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会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有效的问题,并且会使学生的思维不受拘束,敢于大胆质疑和创新,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化学问题,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水的净化”为例,本课内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净化水,能够区别硬水和软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像净化水的办法,小组成员有不同的办法。有的学生认为使用过滤器的办法是最简单的净化水的办法;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把水倒在大口的容器里,容器中间放一个超过水的小容器,上面放一层塑料膜,把石子放到塑料膜的中间位置,塑料膜的最低点对应小容器,然后加热大容器进行过滤。小组之间通过讨论总结一些方法,在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提出的办法与教材中的哪些办法对应。学生会发现一般的方法都是简单的过滤,像加热水的办法是蒸馏。在学生对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总结的办法利用微课展示出来,还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验的步骤,使学生了解过滤纯净水的办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模式自主探究,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拓展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提高。
3、加强课后练习,夯实学生基础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进行巩固和理解,同时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练习形式,降低学生练习时的枯燥感,最终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
以“化学方程式”为例,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时候,要了解质量守恒定律,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计算化学公式的时候进行配平。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这一章节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配平的规律,使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能够得到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教师在利用微课指导学生练习的时候,可以将微课设计得生动一点。比如,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公式拟人化,然后让学生学习,在练习的时候也不会感到枯燥。教师通过加强学生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不断地夯实化学基础,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结语
信息化时代为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与便捷。社会在不断发展,教材却数年如一日,未曾变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很多已经过时,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常识了。因此,教师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效率,丰富课堂内容,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也生动起来,教师的一言堂己成为过去式。
参考文献:
[1]邢文雯.借助微课,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3):79-80.
[2]高朝鸿.浅析"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J].速读(下旬),2018,(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