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
陇南市第一中学 746000
摘要: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可充分整合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使物理教学活动更为顺利的开展,在组织多样化物理教学活动的同时,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物理知识。对此,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提出教学时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高中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当前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门学科中。对此,高中物理教师也需着重思考这个问题,应结合教学现状与实际情况,立足多个方面规划高效的教学手段,使互联网信息技术发挥出其根本价值,可以在课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使物理教学不再枯燥与死板。同时,教师需要积极创新物理教学模式,应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学习中,以此全面加强学生物理综合素养。
一、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攻破教学难重点
针对高中物理知识而言,大部分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别针对“电学”知识而言,多数学生在初次接触时感觉难以理解,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这也是物理教师需要面临的重要教学问题。同时,无论是物理概念还是物理公式,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点,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顺利掌握物理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电磁感应现象,如图片、视频等,使学生直观看到电磁感应过程,在脑海中形成深刻认知。随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思维体系,以此强化学生对电磁感应问题的理解。
二、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开展物理教学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物理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只有不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想象力,使其物理思维更加灵活,可以多角度看待物理问题,以此帮助学生高效完成物理学习任务,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物理综合素养。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教师可以结合物理知识与学生学情,针对性应用信息技术,以此为教学导向,使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尽情联想,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教师可以搜集与本问题相关的研究视频,随后播放相关视频,要求学生观看定律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欲望,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独到见解,进而激发其创新思维,为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发现教学环节进展有序,学生们的物理思维也更加活跃,对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帮助。
三、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转变物理现象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包含许多微观现象,学生在初次接触时,难以顺利透过表面研究物理现象的本质。针对此问题,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深入观察,以此加强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牢牢掌握物理知识点。例如,针对《分子及其热运动》的相关知识中,多数知识都是物理微观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转换物理现象,使微观变宏观,并要求学生重点观察分子的运动过程,在笔记本中记录运动规律。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物理思维,以此掌握分子相关知识。
四、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水平,使教学活动取得预期效果,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复习结果与总结过程。这其中,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复习物理知识点,并结合各个单元进行总结与归纳,在对比与复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分层记忆物理知识,并清楚区分相似知识点与不同知识点。通过此种方式,使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更为完善,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向心加速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应结合相关内容开展针对性整理,使学生在汇总中重新梳理物理知识。同时,为了提高归纳效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复习,要求学生每人负责一块知识点,在梳理后一同交流与探讨,以此提高归纳效率。最后,教师需要将物理重点与难点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在课件播放,带领学生快速浏览一遍知识点,并一同解答经典题型。在此方式下,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会更加全面,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帮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时,物理教师应跟进时代的发展脚步,需积极学习、整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并围绕实际教学内容,针对性拓展物理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为丰富。同时,物理教师在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物理思维,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以此增强教学效率、实现物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沐国辉.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策略[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2021,000(000)111-112.
[2]梁彤.互联网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运用[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