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淑文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新民中学 616650
摘要:自主精神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具备自主精神,也就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学习能力,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通过教师引导,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充分应用数学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进行培养和指导,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创建良好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积极性,突出新课改要求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数学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
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较大,要想充分掌握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产生探究兴趣,让数学知识内化,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数学教师需要思考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基于此文章将主要研究将自主探究性学习更好地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采取合作教学,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其知识点的难度要大得多,而且很多知识也与小学知识无关,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若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自主探究性更好地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就不能够仅仅依靠学生个人探究,一来难度大,学生个人探究与分析能力有限,容易打击到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二来课堂教学时间少但是课堂教学任务重,学生自主探究时间过长或者是效率低都可能耽误教学进度,反而不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上述问题的出现,既能够保证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也可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这是建立在分组科学,探究任务合理的基础之上,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指导作用。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分组,保证每组的综合数学学习能力相近,这样在完成探究任务时各组的进度才能够保持在一致的水平上。其次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实力,可以利用测验等方式进行诊断性评价,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整体性预估,然后根据预估结果设计探究学习任务,以保证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完成预习任务,这样既保证探究任务可以顺利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地思考探究,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自主探究能力,使得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例如,在进行《统计调查》的教学时,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调查问卷的使用方法,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即表格,掌握描述的数据方法即条形图和扇形图,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此时教师可以先按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保证每个小组人数相近,综合学习能力相等。然后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并且明确组长的监督职责。然后为学生布置提前设计好的教学任务,像是明确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班级内部学生对于各种类型电视剧的喜爱情况,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应该如何收集,此时引入调查问卷的概念,让学生思考若是利用调查问卷进行收集,按照学生的想法问卷内容应该有哪些,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简单设计一个调查问卷,然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前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问卷,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在大屏幕上展示每组的调查问卷,然后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正确的问卷格式,让学生按照问卷格式整改自己小组的问卷,再对其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纠正。
从众多小组的问卷中结合学生的意见选出最为全面的调查问卷,然后利用此问卷在班级内部填写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工作,等数据收集到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去探究怎样整理数据,引入表格整理法,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整理数据,最后对比各组数据整理情况,对其中有不同的地方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强调数据整理要细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想要在已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强化,就需要数学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保证其多样性和创新性,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应用,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并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老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课程时,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生活进行考虑,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情境,开展情境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对老师描述的图形进行猜测:“这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并且有四个直角,每一条线段都是相等的,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等同学回答完毕后,老师再找几个同学,老师展示图形,让这几个学生为同学们进行描述,先展示长方形,然后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们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进行了解,通过这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勇敢地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边形,并且对是否有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升数学课堂的效果。
三、组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要想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组织一定的探究活动,以此让学生产生对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证明数学理论的有效途径,以往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一系列验证教学的都是教师,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探究性活动缺少必要的学习兴趣,而探究兴趣是保证教师能够更好地投入学生学习兴趣中的主要动力源泉,而能够让初中生产生探究兴趣的内容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参与感,并且能够从参与中获得满足感的探究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好胜心极强,又渴望被重视,因此,若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探究性活动,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被有效激发出来。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类活动开展探究性活动,这类活动可以应用在课中练习的环节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时,在学生初步了解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后,教师可以在课中练习时布置几道论证题目,然后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自行证明,教师此时可以将此作为一场比赛,规定论证探究的时间,选出正确率最高的前三名,予以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以此满足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也可以将探究性活动与课后作业相结合,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思考的作业,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后教学的时间去进行探究,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探究的过程,以此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育,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自主探索能力,采取强有力的教学措施,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引导和组织者的重要作用,改变固化、机械的教学模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人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自主学习能力,强化自主精神,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水平,保障初中数学教育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小林.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89.
[2]戚琬贞.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1):77-78.
[3]陈雷,姚强.试论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