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面管教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叶淑桦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叶淑桦
        广州市黄埔区新港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特殊时期。对于这个特殊时期的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会对学生身心发展起长远和积极的影响。正面管教是一种基于个体心理学发展而来的,是一种不娇纵,不惩罚,运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完善学生的人格,落实立德树人,从而帮助班主任建立一个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关键词】正面管教;小学;班主任管理
        正面管教是基于心理学家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简.尼尔森和琳.洛特联手创建的解决人和人沟通和交往的一系列问题,运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完善学生的人格的一种科学有效得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利用正面管教手段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律、合作、责任感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可以创建一个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当前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教育学生一味采用惩罚手段,学生的某些不良问题不断出现,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班集体氛围欠佳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自己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正面管教开展工作作分析与思考。
一、利用班会课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正面管教班会课能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生活技能,它不同于传统模式的说教型班会课,这是一种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班会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最好的环境来专注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和善与坚定、尊重和平等的理念,利用班会课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一次开学后,我开了这样一个班会课——我们的班级指导原则。在这个班会课里,每一位孩子畅所欲言,为班级建设贡献良策,随后在众多的良策里投票选出10条作为我们的班级指导原则,最后把这10条班级指导原则做成海报,每一位同学签上名字,贴到班级上。此后,每一段时间我都会让孩子们对着班级指导原则进行反思,持续一段时间后,班级的各项常规纪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孩子们慢慢自觉遵守自己投票选出来的班级指导原则,班级呈现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还有一次,我总是发现午托结束后班上的垃圾特别多,于是我召开了班会课,在这个班会课我先是询问孩子们,看到这样的班集体你的感受是什么,孩子们头脑风暴发言,接着问为了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班集体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最后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做法写在便利贴上,每一位同学把自己的便利贴贴到一张海报纸上。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解决问题,班上午托后的卫生情况有所改善。
        正面管教的班会课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工具,班上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开班会课得到解决,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说教模式有优势。简.尼尔森认为在班会上,学生通常能够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因为学生人数比老师多,而且会产生很多独特的想法,当他们被倾听被认真对待时,会受到激励去遵守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或解决方案。因为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给学生尊重和赢得学生尊重的过程。

每一次班会课讨论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学生头脑风暴出来的,这也是在潜移默化奠基着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公,班主任只是协助者,通过班主任的协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他们的班集体归属感和价值感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有助于我们构建一个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二、化批评疏导,呵护孩子成长的心灵
        正面管教强调和善坚与定、平等与尊重,这个理念贯穿正面管教的整个体系。教育孩子需要用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其沟通,跟孩子之间建立起情感连接,走进他们的内心,引导孩子该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惩罚孩子。很多老师会遇到这种情况,班上有孩子经常迟到。面对这个问题,在没接触正面管教前我的做法和其他老师一样,采取惩罚措施,我会狠狠地罚了那个孩子抄中小学守则,抄完才回家。这样的惩罚很见效,第二天,第三天甚至第四天,孩子都不迟到了,但是一段时间过后那个孩子又会开始迟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总是不断出现。自从接触正面管教后,我意识到我当时对于孩子迟到这个问题,我一直只关注的是如何惩罚他,而不是专注于解决方案,惩罚的效果很快,还是立竿见影,但是采用惩罚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恶性循环,对老师孩子双方都没有很明显的效果,甚至会给双方带来负面效果。在面对学生经常迟到的问题上,如果老师尝试化批评为疏导,为学生指明方向,相信最后的结果会有很大一样,这时学生会从内心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慢慢改正。
        记得前一段时间,班上有一个孩子因为一张纸条打另一孩子,这一次我的处理方式并不是惩罚打人的孩子。在了解事情原委后,我把他叫到一旁,问:“刚才因为一时冲动,打了同学,你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被打的同学会怎样?打了那一位同学,有没有想过为你刚才这种打人行为想一些解决的方法?”于是那个孩子就给我讲了一些他想到的解决方案,我鼓励他用他想到的解决方案把这个问题解决。这一次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没有采取惩罚的方式去处理打人的同学,而是让他想办法解决刚才自己做错的事情,这时孩子就会慢慢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并且受到激励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改变。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教育,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育不等于惩罚,教育更不是让学生屈服或者服从教师,教育是一种平等的尊重的对话过程。每个独立的个体在这种尊重,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教育熏陶下,我们的教育才会鲜活起来。
        三、积极开展家长讲座,教会家长必要的工具,共促孩子成长
        最好的教育是家校合力,才能发挥出教育的最大作用。在正面管教理念下,更需要家长与班主任积极性配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班主任向家长开展“正面管教”家长培训讲座,家长工作坊等,促使家长学会理解、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合作,减少命令的教育方式,同时教给家长一些必要的工具,使家长学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鼓励孩子,只有家长的配合与班主任正面管教形成闭环,才能帮助班主任更好管理学生和渗透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校内外全程接受正确正面管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和综合素养提升,从而形成良性的教育。
    综上所述,正面管教是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它跟传统的教育不一样,它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正面管教建立在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学生不良行为,采用鼓励和疏导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同时发挥家校合作教育的最大优势,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使班级管理更加深入人心,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从而帮助班主任建立一个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美)简.尼尔森等著;郑淑丽译.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12
[2](美)简.尼尔森,(美)洛特,(美)格伦著;梁帅译.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4
[3]张思芳.浅谈正面管教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