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王尚凯
[导读] 沟通艺术是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能力

        王尚凯
        海南临高第二思源实验学校     571800
         
        摘要:沟通艺术是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能力,没有沟通艺术就不能推动班主任管理的发展。在新时代下,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价值观都比较明显,加强师生互动能够让学生真心接受班主任,班主任也能创新管理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分析 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中 沟通艺术?
引言
        在校期间班主任和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班主任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班级管理需要建立在班主任和学生良好沟通交流的基础之上,沟通能够解决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班主任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只有具备沟通艺术才能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沟通艺术的重要性
        (一)加强沟通艺术有利于营造温馨的班级学习环境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作为班主任需要多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状况,让学生能够放开自己呈现真实的自我,为此班主任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之间互助友爱,学习上相互帮助,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理解他们对于学习掌握速度快或者慢,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态度,构建和谐融洽的班级学习氛围,建立班级荣誉感。与此同时,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可以让班主任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热情的学习态度。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班主任不仅要做好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还需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班级管理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服务。班主任在平时如果可以运用沟通艺术和学生进行交流,就能够充分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会信任老师,对教师敞开心扉,诉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班主任能够有着重点地制定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
二、沟通艺术在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
        (一)用关爱的态度和学生沟通
        沟通是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包括语言沟通、眼神沟通、动作沟通等等。但是,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由于管理任务的繁重,多数教师采取的沟通态度都是命令、要求,这样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疏离。本来教师在小学生心中就有很强的权威性,但是小学生从内心又非常敬佩教师,如果教师的态度过于严厉,就会让小学生又敬又怕、封闭内心,见到教师就离得远远的。因此,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教师要学会关爱学生,当小学生学习成绩退步时,不要苛责,而是要跟小学生聊聊哪里不懂,给予小学生指导;当小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时,关心小学生是不是学习中碰到了什么问题,帮助小学生解决;当小学生课堂上做小动作时,先关心小学生是不是身体不舒服等等。教师要时刻地关爱小学生的表现,时常和他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参与他们的活动,给予他们关心、爱护,这样才能打开小学生的心扉,赢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主动地配合班级管理,以保障他们可以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依据学生个性进行语言赞美
        在进入小学以前,学生的生长模式一直处于自由的状态,所以根据学生成长的背景来看,学生必然会存在着自我发展的差异性。

对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如果一直应用着传统的统一管理模式,则会导致班级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同时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学生自我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班级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班主任则更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艺术应用,这样才能够通过合理的赞美,使学生更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以便在此过程当中能够实现让班主任更加有效地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此外,教师在进行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也要结合课上课下的全面表现来对学生进行点评,这样才能够保证在今后的管理过程当中,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样貌来制定有计划性的管理方式,从而才能够保证自身语言艺术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赞美更加准确,以此才能够在此环境下,提高班级整体工作的效率。
        (三)借助多媒体手段和学生进行沟通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让学生用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有效沟通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利用多媒体可以让教育方式更加灵活,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让教育管理工作实现效果最优化。比如班主任对于班级纪律如何管理方面,班主任可以借助媒体播放相关学生在课堂上不正确的行为,让学生观看,让学生主观去判断学生的行为有何不妥当之处,然后让学生自己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且将学生分为小组,小组之间进行辩论,分析不恰当的课堂行为对于班级上课氛围的影响和对于其他同学的影响,在讨论之后,班主任引导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影响,从而教导他们严格遵守课堂纪律。
(四)用虚心的态度和学生交流看法观点
        学生、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两大主要角色,一般情况下,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是管理者,学生的任务是服从、遵守管理制度,而教师的任务是制定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权限。其实,这种方式压制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我们教师开展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管制、限制学生,而是通过管理规范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班级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制度来约束,也不仅仅是考核制度落实的程度,而是必须结合小学生的感受,重视他们的体验。如果班级管理制度全部落实了,但是小学生从内心已经非常反感了,甚至造成了身体上的不舒服,那就失去了教育原本的价值。对此,班级管理中,教师和学生需要通过沟通来互动,交流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和改善策略,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接受程度,而在这个沟通过程中,教师需要虚心地听取小学生的建议,重视他们的感受,据此来改善管理内容,这样才能赢得小学生的支持,提高他们的配合度。
(五)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1)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在班主任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时,班主任需要先搞清楚家长是属于哪种类型,由于每个家长对于学生的家庭教育认知水平不同,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为此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问,对于这种类型的家长,班主任需要发挥自己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性,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发展有多重要,从而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从而实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管理。(2)场合不同,沟通方式不同。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场合多样,家长会和电话访谈等都是沟通的方式和场合,不过面对不同的场合需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在家长会上,教师不能够针对有错误的学生单独点名,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家长没有面子,而且还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心里记恨班主任;但是在电话访谈中就和家长会不同,电话访谈是有针对性地面对每个学生的家长,为此教师需要保持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生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并且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提出专业性的意见。
结束语
        在班主任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在沟通时体现出艺术性,与学生平等交流,并不断对管理过程进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纠正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优化与学生的互动,改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福宝.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技巧[J].学周刊,2020(36):171-172.
[2]李梦凡.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3]程慧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沟通艺术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41+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