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叶治民
[导读] 小学班主任必须反思德育实效性低的问题

        叶治民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麻陂塘尾小学
        
        摘要:小学班主任必须反思德育实效性低的问题,认识到这项工作面临的现实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小学生摆脱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逐步从消极状态走向积极状态,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际困境;品德价值观
引言
        在班级进行管理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的主要职 责就是我们培养提高学生的良好情操,塑造一个学生提供优质的品格与个性,让学生自己能够健康成长为有道德、有品质、有个性、有情操的人才。可以说,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核心是教学生做人,这不同于在教育教学中教学生学。”“教学生做人”要求班主任真正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并在关注学生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落实德育工作的目标。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师生之间互动发展面临较大的困境,还没有完全可以摆脱班主任占权威位置、学生自己处于服从的这一师生互动局面。一些班主任虽然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却进入了认知误区,认为师生平等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却忽视了班主任应该发挥的主导作用,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
   第二,班主任的德育忽视了教学实例与教学语言的协调发展。因为我们有些班主任需要更多的是将关注点放在言教上,反而疏忽了自己学习为人师表的身教作用,不利于师生之间建立信任感,进而可以影响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教学效果。
        第三,班主任德育缺乏针对性和个性。这主要是因为班主任德育更注重通识教育,没有真正探索出系统的实施个性化德育的教育方法。虽然有些班主任工作已经将个性化发展教育落实下来,但还是缺乏一定实效。
        在小学生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既是班主任道德教育的困境,也是班主任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班主任采取的德育措施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心理认知、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显著影响。为了社会保障农村小学教育时期的德育管理工作成效,班主任理应抓住小学生极强的可塑性这一技术特点,拓展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以及空间,让这一德育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弥补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不断发展空间中的空白之处,将小学生塑造企业成为全面型创新能力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让小学时期的德育启蒙工作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困境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互动。
        1、带着爱走近学生。
        班主任一定要爱学生,这是班主任真正接近学生的基本前提。在心中有爱的情况下,班主任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社会生活,了解中国学生的日常工作学习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并了解到了他们的心理发展变化、学习文化生活困惑。

而在班主任心中的爱也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当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时,他可以协调通识教育和个别教育,使学生更愿意与班主任交流。
        2、带着教育引导学生。
        班主任既要用真诚的爱心为学生发展提供关怀,也要带着中国教育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犯错误。一味批判的行为已经不能起到德育的作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缺乏人性和关爱,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当学生表现出异常行为时,班主任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学生的人格,教育引导学生认错改正。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一时发展之间进行情绪问题爆发,撕烂了课本。这时,班主任要发挥教育的作用,与学生个别交谈,了解学习困难的原因,表达对学生情绪爆发的理解,教育引导学生撕毁课本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认识错误。然后他和同学们一起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同学们克服困难,突破困难的意志。
        3、带着亲和浸润学生
        班主任工作应该需要具备能力较强的亲和力,让学生即便是在班主任不主动走近的情况下,也愿意积极主动亲近班主任, 与班主任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互动。可以说,班主任的亲和力与其德育的说服力密切相关。如果班主任缺乏亲和力,那么德育就会变得严肃僵化,不利于形成和谐的德育氛围。若班主任具有一个良好的亲和力,那么对于他们所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就会更具说服力。因此,班主任要增强亲和力,让学生以班主任极大的亲和力,在德育工作中接受德育的影响,真正达到“亲师信道”的境界。
        (二) 制定班级网络管理制度
        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学生接触网络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我们学生发展始终在一种心理健康的网络经济环境问题当中养成一个正确的上网习惯,享受网络文化资源所带来的各种方便,避免网络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道德价值造成严重影响。这就要求在班级实施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在系统中,应强调以下要素:第一,限制互联网接入时间。列出一个明确的上网时间表,每天或每次上网的时间限制,以帮助小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如果不对上网时间进行限定,就会导致小学沉迷于网络,无法得到合理的作息时间。第二,对上网范围进行限定。许多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网络,就是进行自主学习或信息搜索,如对上网范围不限定就会逐渐演变成网上冲浪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这种社会现象必然会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构成不利因素影响。因此,不允许学生登录与学习无关的网站或浏览网页,以免接触不良网络信息,形成不良上网习惯;第三,建立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监督机制。通过这样一套全方位、立体式的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帮助小学生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养成一个良好的上网习惯使班主任德育教育管理人员工作成效得到可靠保障。小学生大多在家庭中使用网络,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应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家长对小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为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结语
        总之,在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做的就是不断拓宽对学生信息的获取渠道,提高对学生的了解,避免自己对学生只有片面的认识,然后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多互动,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梁写宇.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 学周刊,2020(06).
[2]谭亚琼. 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对策[ J].科普童话,2020(22):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