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苏悦
重庆市沙坪坝区康居西城小学
摘要: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阶段,并且对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小学教育的阶段,不仅要教育小学生基本学科的文化知识点,还需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学校作为能给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之一,应该要时刻重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德育发展的积极作用,全方面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小学德育课堂;课堂研究
一、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的渗透到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第一点,能够更好的实现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的补充。在过去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知识点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这种学习模式较为枯燥和呆板,很难有效的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体德育教学的成效。而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的渗透到小学德育教学中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把握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借助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德育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确保实现对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丰富与扩充,很好的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第二点,更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的浓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基础。所以在实际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学习的印象,让学生深刻的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进一步的提升了学生的民主归属和自豪感。以此为基础,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的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承重任,真正的强化和提升文化传承意识,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堂的课例研究
1、联系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实际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课堂教学这一基本教学形式下,基础知识讲解是十分基本的教学内容,也占据较多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可以联系传统文化讲解学科知识,这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
例如,在《梅兰芳蓄须》一文中,教师可以结合梅兰芳生平及艺术造诣等进行京剧这一国粹艺术的延伸解读,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中艺术和曲艺意识的了解、认识程度。联系传统文化讲解学科知识可以为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供有效选择,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从更多角度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较多,因此,联系课文以及基础学科知识讲解进行传统文化解读这一做法十分可取。
2、应用信息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视频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有趣的动画和声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声无息地融入进我们的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视频一定要贴合我们的教学目标,在课前,我们要做好备课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拓展我们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我们在学习《清明》这首诗时,许多学生都会对“清明”这两个字感到好奇,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它的来历又是什么呢“清明”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迄今为止,还有许多的农民根据二十四节气进行耕作,这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成果和智慧结晶。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二十四节气确实枯燥乏味,这是因为他们不懂二十四节气中的乐趣和对于农民伯伯来说的伟大作用。我们可以找一个动漫视频,演绎二十四节气从头到尾的循环过程,以及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就是通过立竿见影的方法确立节气,古人们通过简陋的工具就能够得出充满智慧的结果,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世界对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赞扬,我们更要保护好我们国家的瑰宝,更好地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3、开展专项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后,学生专项能力培养的受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频率。整体教学中,学生专项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项教学活动也成为了主要的教学形式。在传统文化渗透与融入的视角下,教师也可以将专项教学活动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载体,结合传统文化开展专项教学活动的做法也较为可取。
例如,以《故宫》为例,在专项的阅读小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故宫》纪录片相关文案,并将其作为专项阅读教学材料,让学生在阅读古建筑文化相关文章的同时提升自身阅读能力。教师也可以联系古建筑文化中的特色,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思想进行教学延伸,或是讲解具体的阅读技巧,从而使得整体教学与传统文化更好联系在一起。
4、开展互动教学
一般来说,教学中缺乏有效的互动时,传统文化便很难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与融入,教学中也无法较好蕴含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互动频率的提升,并在互动中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融入,借助传统文化思想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这也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的积极影响和价值更好发挥出来。
例如,在《慈母情深》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21孝故事等进行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的讲解,并联系学生实际,提出学生看法相关的问题,创设相关感恩教育相关教学任务,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中“孝道”思想与时下热门的感恩教育关系。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感恩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对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思想,以及感恩等形成更为全而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这也可以为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入价值发挥提供很大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老师要积极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落实,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落实到实际教学来看,老师要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做好教学气氛的构建,多开展一些有趣的价值活动,真正的实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彩万.刍议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中外交流,2018,(52):222.
[2]张正明.刍议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