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的德育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 刘利君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小学体育教学也在逐渐进行改变

        刘利君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610043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小学体育教学也在逐渐进行改变,对培养小学生们的道德修养也日益重视起来,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促进小学生们全面发展自身的德、智、体、美。德育教育属于强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手段。不但有助于小学生们的智力发育,还能让在学生们运动之时陶冶情操,让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小学体育德育教育现状及经验与做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现状;经验;做法
        体育课是学生很喜欢的课程。小学生认知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特别是对体育老师有很强烈的崇拜感,也易模仿他人的一举一动。立德树人是教育之魂,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是教育性与教学性的统一,在培养运动、健康知识技能的同时,需要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品质修养以及道德修养起到十分积极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小学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现状
        (一)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够重视
        当前,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没有受到一些学校和教师重视,有的学校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特别是各阶段体育课堂渗透德育少了整体评价机制,通常运用比较传统的评价形式展开评价:只重视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方面的评价,较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的发展。家长也不重视孩子运动中品质的教育。
        (二)学生对小学体育课堂缺乏兴趣
        部分小学体育课堂没有感染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传统的体育学习内容以及传统的体育游戏已无法让学生们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小学生们就会对体育课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同时参与度就会随之下降,基于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较差。
        (三)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德育教学观
        部分小学体育老师没有正确的体育课程观,没有把“实现人的成长”作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没有充分理解在体育课堂融入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部分体育老师认为课堂关键教学内容是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锻炼学生们的体格,让学生们参与并学会多样式的体育运动项目,没有将培养德育教育当作教学中的重点。德育教育以及智力教育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这两者间存在必要性的联系,开展德育教育能发掘和培养小学生们的优秀品质。另外,也有部分体育老师对技能教育教学极为重视,进而忽略了在技能教学之前去渗透德育教育。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校本研培,提升体育教师基本素质
        1.提升教师德育意识,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随时谨记德育教育。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们的心智发育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多留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规范、准确、得体、有感染力。老师的仪容仪表以及优雅的言谈,甚至充满亲和力的笑容都会对小学生们带来积极影响,此外,体育老师也可以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或对课堂突发状况的处理开展德育教育,潜移默化渗透德育。
        2.提升体育教师德育教学能力,在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
        开展教研会、培训班、讲座等方式,培训体育教师,形成德育为本的思想理念,培养体育老师积极的将体育技能教学与渗透德育进行结合的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既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更重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十分活泼好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特别是枯燥的学习体育知识以及单一的锻炼形式,容易让大多数小学生产生不耐烦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着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这就更谈不上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了。因此,老师可以带着小学生做趣味性十足且有意义的新游戏,例如“台风中心”游戏,是需要团队配合才可以完成的游戏,团队成员要相互帮助,所有人不能掉队,才能以最佳状态进行游戏。同时还要有默契地去配合,才能提升速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锻炼了小学生们的运动技能,还培养了小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方法
   1.教学常规渗透德育
        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广泛,教学场地也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活动空间大,突发事件也多,因此,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才能使它得以顺利实施;这也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条件。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的教育过程。坚持每堂课的师生问好仪式,可以培养尊师爱生的意识和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上课正确着装、恰当的训练口令等,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在课堂上,大家时刻想着我们是一个整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在这样的训练中,我们不仅有针对性的培养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等活动,而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事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二)项目训练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内容广泛,不同的训练项目有不同特点。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跃项目,可以培养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队员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
   经过调查,班上大部分女生厌恶跑步,男生都厌恶柔韧性项目,都喜欢游戏。这种情况,教师需先向学生讲跑步的重要性,再向学生介绍跨栏冠军刘翔带病比赛的故事。通过每节课的一点一点的坚持,逐渐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在练习座位体前屈项目时,很多孩子怕疼,不愿意练习,如教师及时给学生分享身边坚持或克服困难的小故事,学生会受到心灵的震撼,就会有克服怕疼的勇气。如那节课上,我给孩子们分享了曹恩琪同学的故事。以前曹恩琪腿部受过伤,拉柔韧本身就比别的同学吃力。可是,她为了不掉队,下课主动来请教老师,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期末测试上,座位体前屈推到了26,分值达到了满分。通过了这个故事的分享,后面陆陆续续就有小朋友主动来找老师帮忙。从抵触到主动,态度上发生了很大转变。
            所以,在教学中应结合这些教材的特点,及时渗透意志品质教育。每当学生完成任务,获得胜利时,教师不仅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更要让学生回味胜利取得不易,才会不断进步。
    (三)体育竞技渗透德育
        在竞赛教学中,教师应不定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在比赛时,让学生们献计献策,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参加竞赛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力争上游、努力拼搏;不参加竞赛的学生,为本班的同学呐喊助威;胜利后相互致意、互相庆贺。失败了也不气馁,总结经验、分析原因,以备再战。如此,形成为集体荣誉而战,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平等竞争的精神。例如:在武侯区第七届校园足球联赛上,孩子们经过紧张的激烈的角逐,从商讨战术,到排兵布阵,最后到脱颖而出。从睡前紧张的睡不着,到最后赢得比赛的激动落泪。他们通过竞赛感受到集体荣誉感,收获了成长的经历。
         四、结语
        综上所知,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是为了促进小学生们全面发展自身的德、智、体、美、劳。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对小学生们的品质修养和道德修养带来积极的意义,同时还积极地影响着学生们的言行举止,使学生们能终身受益。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既需要体育教师去努力,还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积极去配合,以此培养小学生们的德育素养,同时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周端初. 基于小学体育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000(004):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