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德育管理如何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 成文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初中生从小生活在数字化的环境中,

        成文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桂城初级中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初中生从小生活在数字化的环境中,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点都受到网络的重大影响,而当前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各种思潮涌动,并且输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这使得初中生的思想也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探索提升德育实效的措施,对传统德育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初中;网络环境;德育管理;有效开展路径
        现代各种网络文化使人们的视野越发开阔,甚至连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充足的信息资源,同时也需要面对存在于网络中的各种暴力、色情信息,缺乏自控能力和辨识能力的初中生很有可能因为强烈的好奇心而被这种信息所影响,无论是其行为习惯、思想意识都有可能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因而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初中生应该在学习学科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德行观念,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需要获得稳定成长。
        一、网络环境下初中德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关注青少年思想发展,社会需要为其营造出足够开放的道德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榜样引导,但是在现有初中德育观念中仍旧存在问题,从主观层面来讲,很容易便能发现学生上网成瘾,思维空虚。由于缺乏充足的辨识能力的支撑,学生常常会受到网络中负面思想的影响,缺乏充足的主观能动性,自私意识严重,部分学生甚至不喜欢劳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均是“互联网+”时代下需要重点面对的初中德育问题,将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威胁到学生的今后成长与发展。而从客观角度来讲,部分学生对功利性的重视越发显著,学习偏重规章制度管理,缺乏充足的人文关怀教育等,通过对此种问题原因的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部分教育者对初中生德育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认为此项工作是思想道德教师的工作,因而导致德育工作局限在相应课堂中,难以综合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其次,初中生思想德育内容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综合成长需要;再次,针对初中生的德育素养评价存在相应的误区,因而导致学生群体难以获得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后续德育学习方向出现偏差,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此种缺陷越发堆积,威胁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只有先行分析问题的出现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成效,切实有效地满足初中生的未来学习成长需求。
        二、网络环境下初中德育管理的有效开展路径
        (一)、依托信息技术拓展教育内容
        互联网让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快速,人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初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网络上收集各种各样的德育资源,并从中挑选出适合学生的德育资源,让德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传统的德育工作依托课本,而课本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的效果。

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成果,收集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并做好教学资源的筛选工作,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热门事件来开展德育工作,让德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同时也更加灵动和鲜活。这对学生来说不仅更具有吸引力,同时还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借助网络技术转变教育方式
        传统的德育力一式教育模式僵化,对学生来说太过枯燥,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容易产生抵触和排斥的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德育的效果。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同时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等力一式来布置课前预习内容,并设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并在线完成预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来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后,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布置作业,并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便于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在线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德育实效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制作微课,通过微课的形式来开展道德教育。微课的内容精悍短小、重点突出。在课堂上借助微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发挥出更好的德育效果。
        (三)、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拓宽了德育的路径,除了在课堂上借助互联网来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力一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借助网络来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网络德育环境,建立网上德育网站。这样,学生就可以登录网站获取学习信息和资源,教师定期在网站上发布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道德教育信息,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课堂德育更倾向于以教材为参考,而网络德育则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教师要善于捕捉社会热点话题和时事政治,也可以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事物产生更深刻、全面的认知,实现德育目标。教师还可以定期发布一些有关中华民族文化和先进人物的事迹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在德育网站上,教师可以将人格教育、责任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渗透到各个板块,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网上心理辅导室和网络咨询室,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向教师倾诉,可以匿名,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地向教师倾诉,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一对一指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结语
        现代学校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为重要的是育人。在“互联网+”时代的深度支撑下,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充分贴合时代发展进程,适用各种互联网的特性,将各种德育挑战转化为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的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实现“互联网+”时代下的德育目标,为学生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初中德育工作和海量教育资源的融合应用,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今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亚然.浅论信息时代背景下初中网络德育的思考[J].关爱明天,2016,(2):125-126.
[2]张颖杰.对网络时代下初中生德育与时俱进的探讨[J].魅力中国,2016,(14):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