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国政
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 山东省 威海市 264205
摘要:大课间活动是目前许多初中为了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广大初中生体质所采取的一种集体性课间活动,也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一种教学手段。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解决对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正视活动开展的问题,全面推广大课间活动,丰富大课间形式,使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间体育活动能够对体育终身运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有效提高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现在的初中生课业压力大,运动时间不足,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保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初中生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能保证学生在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得到必要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这将十分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而学校教育也应当从这一层面出发,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灵魂。
1大课间活动实施的意义
1.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
初中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但由于青少年自制力不强,很容易沉溺到各种游戏之中,影响他们的身体发展,学生除了要在学校接受系统学习之外,仅有的课外时间也得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以上两种因素最终使得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及机会越来越少,使其劳身焦思。在初中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十分有必要,能够在不耽误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让初中生腾出时间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体育活动也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只有对体育运动充满兴趣,才能自发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大课间活动与体育课程相比更为灵活,它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初中生的体育项目,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其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2.1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虽然国家很早就开始提倡教育新理念,但是,由于学校里的老师大多数对于教育新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无法及时转变体育教育新理念。很多老师觉得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是没有必要的,用这点时间还不如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不应该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理论知识上,还应该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只有将自己的身体素质锻炼到一定强度,才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当代学生的思想比较先进,对于以前的传统观念会感到不耐烦,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2.2组织者工作不到位
体育老师和班主任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这二者的态度和工作直接影响着大课间活动的最终效果。一些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展的不理想就是因为组织者的工作出了问题。在许多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不纳入平时的工作量,于是许多教师的内心就出现了波动,抵触这种无偿的服务,没有了工作热情,最终的结果就是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大课间活动,活动质量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2.3大课间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化
近几年部分学校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但由于活动内容过于单一、死板、老套,所以效果甚微。据调查,大部分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主要以“语文经典诗词背诵”为主,而学生们在语文课上花了大量时间背诗词,所以如果在属于他们自由活动的大课间还强迫他们去背枯燥的诗词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4没有形成完整的大课间体育系统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还不够熟练,实施计划的制订还不够具体详细,负责老师的组织培训也不够完整。
没有完整的大课间活动系统,还有可能会导致大课间活动内容结束后,全校师生无秩序的撤退,有可能会出现因场面混乱而发生不安全事件的严重现象。
2.5基础体育设施不完善
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大课间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学校连给学生提供最基础的场地和器材要求都达不到,那么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体育器材配备不足,常常就会出现学生抢占器材的现象,很容易引起冲突。学校的体育设施要依据实际在校人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配备,否则就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为大课间活动的顺利进行增加了阻碍。
3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解决对策
3.1及时转变传统观念,重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能型人才,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绝对不能低于理论知识的教育。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并转变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理念,从根本上将大课间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
3.2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端正教师的工作态度,使教师掌握更加扎实工作技能,吸取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此外,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开拓眼界,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这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更好地融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兴趣,方便老师改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不足。
3.3大课间活动内容多元化结合
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不要只固定于一项活动,可以适当的将健美操、感恩手语操、花样跳绳、班级合唱、乒乓球等活动结合在一起,而对于男生来说,还有专门的武术训练供他们选择,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本人,多样化的选择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还培养了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枯燥的单一选择而烦闷。
3.4完善大课间活动体系,建立人才管理团队
制订详细具体的大课间活动实施计划,并组织专业人才的培训以及具体分配组织者工作。完善大课间活动的评价和监督体系是每位老师及领导义不容辞的义务,评价和监督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高效进行。还要组织每周一次关于大课间汇报的主题会议,解决各班之间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整个活动按计划有序进行。
3.5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学校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那么就会形成必须按照器材来制定项目的局面,无形之中限制了大课间活动,活动内容就很难做到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因此为了实现成果的最大化,学校可以事先对学生的意向进行调查,补足新器材,维护好原有器材。既要实现多样化发展,又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在组织活动前要充分考虑场地和器材的情况,最大程度地利用器材。如果实在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可以实行轮番使用的方式,将学生分批次组织活动。
结束语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优化对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正视活动开展的现状,全面推广大课间活动,丰富大课间形式,使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间体育活动能够对体育终身运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我们要深入开展好学校的这项体育工作,最终使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得到提高,并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意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汉臣.辽宁省高校体育产业资源开发与优化策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7,39(1):103-106.
[2]石磊.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途径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2):14-15.
[3]王小秋.苏州市体育旅游发展走向研究[J].武术研究,2018,3(4):135-138.
[4]掌玉宏.江苏省中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