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益锋
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 浙江 杭州 311256
摘要:体育始终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体育课堂的设计为切入点,立足于学生的阶段性成长,从专项劳动技能培养的角度入手,探讨科学与艺术的进步给体育带来的影响,并阐述专项劳动技能训练与体育课堂结合的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引导学生追求精神美和身体美,树立终身训练终身运动的理念。
关键词:体育专业;课堂教学;劳动技能培养;方法分析
引言:
无论是新课标的落实还是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学生德智体美劳的齐头并进,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劳动和体育是学生发展的开端,但这两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并没有实现深度的结合。再加上,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群众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加便利和安逸,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群众产生了惰性心理,他们忽略了对自己身体的锻炼,体育课堂也逐渐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在民族振兴之际,科学与艺术给劳动和体育带来的影响,应当得到更为辩证的分析与总结,教师也需要更加注重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要让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分析科学与艺术给身体运动带来的影响
(一)科技给身体带来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实现了劳动力的有效置换,减轻了传统人为工作的压力和负担,把人从繁重的体力活动中解放出来,群众也可以在这一态势的引导下,开动脑筋从事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正因为如此,科学技术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态,并懂得开发或者是利用科学技术,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自然中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科技给群众带来了诸多便利,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身体的衰退。也就是说,在科技便利性的影响下,群众的偷懒本性和倦怠,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而身体本身就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理。群众会在经年累月中提高对科技的依赖,他们也不愿意放弃现代社会的各种资源,甚至也会把劳动和科学技术结合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通过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就成为群众需要面临的重点问题。
(二)艺术给身体带来的影响
艺术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文明发展进入高级状态的鲜明体现,一个国家,一旦拥有了属于自身的艺术形态,就必然会塑造独一无二的文明。但是,艺术的过度追求也会导致人类身体的衰败和精神上的软弱。具体来讲,艺术给身体带来的后果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叙述。首先是依赖成瘾,指的是由于过度依赖而失去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还有就是装饰给身体带来的损害,就那些真正痴迷艺术的艺术家来讲,他们的追求具有十分明显的目的性,而且也是非功利性的,主要在于艺术的欣赏或者是创作。这也就意味着,艺术家更容易对这一领域产生高度的依赖或者是上瘾,并从中取得麻醉的效果,最终导致身体机能的衰败。对于那些附庸风雅的人来说,他们对装饰的追求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心理预期,所以也会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追求装饰的外在效果,由此来获得外界的肯定和赞赏。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科学与艺术虽然不会给人体带来直接性的衰弱影响,但却可以转变劳动的内容和体育的方式,让身体逐步陷于危险的温柔之中。如果群众过于依赖科学或者是艺术,他们也必然会丧失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就当代的青少年来讲,他们的成长本身就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先进信息技术,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艺术文化,所以在思想上也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沉浸在虚拟的世界或者是文化里,必然也会导致身体能动性的衰退,也会丧失对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所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理念并不是让人违背本性,追求困苦的生活,完全拒绝安逸的环境,而是要让人类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即便是进入了安逸的生活状态,也需要有基本的劳动来强身健体,需要在脑力劳动的同时,补充必要的体力劳动或者是增加运动,延缓身体的衰败。
二、分析体育运动发展的历程和主要类型
从本质上来看,体育运动是军事教育在和平年代的延伸和拓展。在过去,军事教育的重点在于战斗的训练,学生需要懂得格斗,摔跤,击剑,射击等多种类型的运动项目,而且也需要把基本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但在和平年代,体育运动就实现了新一轮的转变和调整,从传统的战斗模式转化为打球,跑步等全新的形式,由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尚武精神。
具体来讲,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叙述。首先是军训和童子军活动,这里所说的军事训练,主要是以学校组织的短期军训为主,也包括军队建制的童子军。相比而言,童子军或者是类似的组织,能够更为明显的激发出学生的尚武精神。再加上,童子军的训练本身就要接触外界的环境,开展多种类型的户外活动,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明确保护自然的关键价值,学习户外生存的技能与技巧。其次是对抗性的运动,对抗性的运动根植于和平时代的军事演习,运动术语和场地的组织,都与战争和军事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球类运动中的后卫,前锋,防守,进攻等等,都是军事活动中的专业术语。而击剑运动,更是直接来自于特定的军事训练,在战争年代,军事是培养精英的重要途径,而在小康年代,体育是培养精英的有效工具。在这里,对抗性的运动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力量型的运动,例如足球,篮球,拳击,摔跤,铅球,举重,跳绳,跳远等等。二是灵巧型的运动,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棒球,跑步,体操等等。
力量型运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让学生的体格变得更加强壮。灵巧型运动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让学生的大脑和四肢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除了基本的体育课之外,运动会和体育比赛,也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农村和城市的结合,体力劳动也在逐渐向着脑力劳动过度,但这也难免会出现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必须要实现体育课堂的调整与改革,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懂得劳动的重要性,锻炼自己的基本机能。再加上,相较于以往而言,现代社会对知识的追求变得更加明显,用体育培养精英这一理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体育发展的大方向本身就是文武结合,动静相宜,动的重点是力量型训练,静的重点是心灵的感知,既可以让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又可以让学生暂时脱离知识型的课堂,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提高自己的体育精神,具备刚毅坚卓,文武双全的特点。
三、分析体育教学对专项劳动技能的培养方法
(一)明确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当下,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按照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购置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器材和设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活动的正常开展,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对此,教师需要充分把劳动技术课与体育活动的设计结合到一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较为常用的体育设备对现有的体育器材进行简单的维修,或者是收集生活中的简易材料,制作体育器材,并辅助学生的专项劳动技能训练,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劳动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的价值和必要性。在这里,教师要充分把握体育运动和劳动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抓住两者的共通之处。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当提高对体育课堂的关注,不能只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更是要分析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师除了要尽可能优化学生的训练环境之外,还需要把劳动专项技能与体育项目结合到一起,坚持系统讲授和重点演示交叉的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出常用的体育器材,并介绍基本的使用和保管方法,为学生传授自制的技巧和窍门,让学生明白体育器材维修的意义,掌握不同素材的保管知识。在这里,教师也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结合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并为学生演示出器材制作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与延长三大球使用寿命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先为学生介绍篮球,排球,足球的构成原料,以及损坏的原因和性质,让学生懂得三大球使用保管中的注意事项。另外,教师要在课堂上演示球体查漏的修复方法,例如球嘴的更换或者是球嘴跑气的预防等等,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课堂体验,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并且,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占卜缝合体操垫,更换跳箱盖或者是跳跃器面,修复助跳板或者是拦架,修复单双杠等运动器材,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认识到体育器材的作用。当学校购置新的体育器材时,教师应当为学生保留组装的机会和余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新的器材,掌握更多的劳动本领。在开展课外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不同的体育馆内,提供义务的体育器材维修服务,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好维修的技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素养[1]。
而且,教师需要把自制器材和考核评比结合到一起。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实践技巧进行良性引导,能够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自行制作更加简易且美观的体育器材。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制作成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自觉利用各种废弃的杂物,可以是钢管木块,铁丝,铁皮等等,然后再把学生的制作成果运用到后续的体育训练中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设计多样化劳动生活情景
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较为活泼好动,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会更加强烈,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劳动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激发出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特定的歌谣或者是口诀,创设劳动的动作或者是方法,让学生尽快领会体育动作的要领。同时,教师也可以把生活中的各种动物角色引入到体育课堂上[2]。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用青蛙跳,老虎跳,小兔跳等形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照上述动物,编制出与其相对应的肢体语言,并辅之以相应的背景音乐,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气氛。同时,教师必须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要通过情境的创设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出学生的竞争意识,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开展穿过森林这一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到草地上,唱歌或者是嬉戏,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然后再来到河边,用捕鱼这一劳作游戏,锻炼学生的知识协调性。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使用了必要的器材或者是设备,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布置场地器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明确劳动是光荣且值得骄傲的,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劳动技能培养与体育课堂的结合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应有之策,也是培养正向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思维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调整,多样化情境的设置这三个角度,论述了体育课堂改革的方法,充分结合了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应当坚持自主性的原则,鼓励学生探究更加创造性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晶晶. 浅析职业院校体育必修课如何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 中华少年, 2019(24).
[2]张文涛, 刘翠玲, 章列成, et al.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探索与实践——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C]//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