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 蓝艳
[导读] 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教学,是带领学生探究历史的重要阶段

        蓝艳
        广西来宾忻城县思练中学        546202
        摘要: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教学,是带领学生探究历史的重要阶段,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探究与分析,更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而在教学课堂上对学生的教学,还需教师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时刻以学生学习需求为教学核心,再加上核心素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历史的民河中学习璀璨文化,也是对历史文化传承、教学的重要渠道,从而达到提升学科素养的教学目的,确保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在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为主,这是由于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学科地位虽然不比主科重要,但是仍然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历史老师为了应对考试,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绩,更是要求学生对重点知识死记硬背,完全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感受。同时传统考核方式以学习成绩评定学生的好坏,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理念下,长此以往,极易降低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历史教学高效的开展,更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过度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部分历史老师要求学生对重点知识点死记硬背,以至于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背景、文化及思想还未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背诵,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老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整节课堂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缺少合作与交流,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认为,提高历史学科成绩的关键只需将课堂讲解的知识点背诵下来,这种学习态度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无法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文化中的精髓。
        二、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其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灵活使用,传递迅速这样子的特点,被广泛的运用到历史课堂中,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及时的给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补充,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历史所包含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进行“郑成功收复台湾”这篇文章的讲解的时候,在教材中,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没有过多的描述,因此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自己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补充,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这节课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视频以及动画的形式来重现郑成功当时收复台湾的场景。这样子,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课堂上集中起来,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来,然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间题,让学生进行探索。

比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对我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样的,这样子学生可以自己进行积极的讨论,发挥自己的意见。学生经过自己的讨论之后,就会对这件事情有了自己的认识,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和其他学生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得到其他不同的理解。教师在在这个时候就要积极的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应知识的补充,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在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学生更多的知识,达到自己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2、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不是小毛驴拉磨,在鞭打卜完成的,一切都靠学生的自主性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的兴趣,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就更加重要了。历史这一学科本身就存在有的课题复杂难懂,了解历史事件时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学习状态,鸭子听雷般的被动学习。想要改变现状,教师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把古代史的历史事件改编成一段小故事,把历史人物用动漫的形式画出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就会对新形式的教学吸引,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想法,每节课在最后都可以留出时问让学生发表想法,大家在一起讨论,这样的课堂气氛就轻松的活跃起来。在课后作业中也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编剧,用他们自己的想法把古代史也编成历史故事;每一名学生也都可以是一名小画家,把古代史的发展历程以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声情并茂的图片更好的激发出初中学生对古代史的学习兴趣,为培养核心素养作基石。
        3、拓展课外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内外结合教学。重视课本材料,将其作为基础开展教学,为学生学习历史奠定基础。而课外知识的意义就是拔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了解更多历史文化。
        学生往往对于课本之外的东西有着莫名的喜爱,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课外知识拓展部分,每一小节后加一个现实案例,然后设置问题进行提问。
        比如,在播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影片之后,问学生:为什么会发生战争?进行解答之后,再次提问:中国在战争中占据了什么地位?联系现在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让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教师要为课外学习创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知识。历史知识有些离我们很远,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教师可以依据课本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述“辛亥革命”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就中山装来进行情景再现,详细讲述中山装的扣子的含义,让学生真实触碰中山装,仿佛触碰那段历史,感受到当时的文化,让学生明白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学习。
        三、结语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转变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帮助学生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拙。
        参考文献:
[1]巴伊麦·阿卜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27.
[2]刘丽敏.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12):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