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春花
湖塘实验中学 江苏省 常州市 213161
摘要:初中历史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学科,让学生对我国丰富的历史经历有充分认识。初中历史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来确立教学目标及学生在学习中应当掌握历史事件学习能力,包括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过程、事件发展原因及结果几大方面。目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也成为时代发展的主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教师思考的问题,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展开层次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精准教学
一、新课改下分层教学概述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不同,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不同,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素体提高。教师面对具有不同智力、能力、思维和个性的学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征,认识差异,尊重差异,尊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提升和发展。
开展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只有将每个学生划分到合理的层次,他们才能在有利于自己学习的氛围中不断取得进步。“学生分层”可以采取查询、考试、测验和对话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智力来了解所教课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优势、爱好等。根据学习水平和学习态度,把学生分为A、 B和C三组,分别代表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层级。A组具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强的接受能力、较高的历史学科素养,学习自觉,成绩优良;B组具有中等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他们有较强的学习意识,有一定的自我激励能力,成绩中等。C组的基础知识和智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动机较弱,表现和成绩较差。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对基础差、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应优先考虑以“扶差”为主,重点放在指导上;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应以“培优”为主,重点是在他们自己原有的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由于初中生之间在知识领域的差距明显,并且他们正处于个人思想逐渐形成的时期,有着强烈的自我认识需求,因而,对初中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更要注重分层方式的隐蔽性,也就是说教师对A, B, C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层自己了然于胸,不能予以公布,要关注教学目标实施的全方位性,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开展策略
1、构建知识图谱,精准化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者对于教学内容的传授通常是分模块的,呈碎片状。其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往往呈现出模糊、笼统的趋势。在这样教学环境中,学习者通常只是追逐教学者的脚步展开学习,他们对知识的把握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当下,借助大数据分析系统,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图谱。根据学生对课后练习的掌握薄弱的模块,系统会自动生成个性化的错题集,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学生个体对知识图谱中各个部分的掌握情况,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及建议。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对学习水平各异的学生设置对应的、可量化的教学目标。
2、关注学生状态,提升个人教学能力
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学生心理往往较为敏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理变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分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这也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误解,认为教师为学生贴标签。因此,教师在学生出现此类想法时,及时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认识到分层教学的意义,且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言辞,避免学生心理敏感问题滋生。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做到公平对待每位学生,更好促进每个学生在初中的发展,对于无法达到心理学习预期的学生,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让学生克服自卑情绪,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教师应当具有精准的历史知识传授能力,并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紧随时代前沿理论让学生认识历史问题。初中历史教师也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探究能力,把握学生课堂状态,及时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比如,教师讲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明确其中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让不同层次学生对对应的浅表性知识有一定理解,逐渐深入理解单元内容,掌握鸦片战争的发生原因及第二次鸦片战争重要事件,对太平天国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3、培养不同层次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并强化历史教学内容趣味性,让历史课堂具有学习活力。初中生年龄均不大,但对具有兴趣的内容上注意力更为集中。初中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是课程学习氛围较为枯燥,初中历史教材中含有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包括一些名人故事、成语故事等,学生对此类历史内容了解不深,但对故事内容较为熟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此为基础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
比如,学习“五四运动”过程中,教师创设五四青年节教学活动,并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学困生探究五四运动的产生原因,认识五四运动发展过程,中等生则是探究历史事件的内在产生因素,对历史事件有客观认识,优等生则是对历史内容全面掌握。在活动组织后,无需教师提出更多要求,学生会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学生均能探索历史问题。新课程改革在推行后,历史课堂标准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自主探究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独立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学生发展提供锻炼条件,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平时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材施教,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峰.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略谈[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8):64-65.
[2]吁土根.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J].新校园(中旬刊),2017,(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