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服饰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初探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 罗方鼎
[导读] 凉山彝族服饰在经过千百年来历史的打磨与沉淀

        罗方鼎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阳光学校   615000
        摘要:凉山彝族服饰在经过千百年来历史的打磨与沉淀,在当今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民族艺术在美术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将以凉山彝族服饰为研究基础,简要分析凉山彝族服饰款式的多样性,并探讨凉山彝族服饰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初探。
        关键词:凉山彝族服饰艺术;小学美术;应用初探

        前言: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是当前新课标素质教育改革中局限性相对较高的科目。在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应当及时与当地本土的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不能与彝族的历史文化相脱离。故而,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美术课堂上将彝族最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彝族服饰艺术融进现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自身所在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民族特色文化,为历史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非常巨大的助推作用。
一、凉山彝族服饰款式的多样性
        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传承的多民族国家,彝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在历史千百年来的转变与发展,彝族祖先为后世人民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彝族独特的服饰艺术。美术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及时与本土文化艺术相互融合,在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同时,亦推进了我国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文化传承。故而,当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民族或本土文化资源,将小学学段的美术课程与凉山彝族服饰艺术进行有机融合,深入贯彻本地传统文化艺术对现阶段小学生创新性思维教学的重要作用,实现培养小学生民族文化素养与基础美术教育的双向发展。彝族服饰根据彝族内不同地区分为楚雄型、凉山型、滇西型、红河型、乌蒙山型以及滇东及滇东南型彝族服饰。其中,凉山彝族的女士服饰通常表现为绣花或镶边的上衣,在上衣的领口处别一朵银牌花,头部用黑色的包头,下身通常穿裙子。并且凉山型彝族服饰在制式上已婚女性和未婚女性服饰特征表现有所差别。在已婚女士服饰的表现中,其衣服前襟领口或袖口上通常绣着精美的花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围腰上的刺绣。彝族的未婚少女,在15岁前,通常穿着红白两种颜色相结合的过膝儿童裙子。在满15岁过后,通常将穿着改为百褶3-4节式拖地长裙。在长裙的中段采用黑色的面料制成,且在头部佩戴绣满彩色花朵的头帕。并将让童年穿耳的耳线替换成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的银质耳饰,从此标志着一个女孩已经长大成人。彝族男子的服饰亦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

彝族男子通常用青色或蓝色的布包裹头部,身上常挎有用很细的牛筋绳编制的“英雄带”。与此同时,彝族男子亦会佩戴独特的耳饰,例如蜜蜡彩珠或小型的银耳圈等,下装多为深色长裤。
二、凉山彝族服饰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彝族服饰艺术独特纹样渗入小学美术课堂
        凉山彝族的服饰艺术的纹样主要体现在服饰中的挑花刺绣,在云南彝族女士中,多数都非常擅长运用挑花刺绣针法制作彝族传统服饰[1]。通过服饰中用丰富多彩的丝线挑绣而成的独特的花纹图案,以及鸡冠纹、牛眼纹、羊角纹、波浪纹等动植物和生活用品纹样,将其渗入到美术课堂中。例如:教师可以在美术课程中创设教学情境,用本土彝族语言描绘彝族服饰中的丰富的文化艺术,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并通过教师的描述与多媒体中传统服饰的图样,创设课堂绘画作业:“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大家根据多媒体中丰富的彝族服饰图片,想象一下:假如你要制作属于你自己的服饰,那么你想在服饰中创作什么样的花纹图案呢?请用水彩笔把它画下来。”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彝族服饰纹样,同时亦培养了学生的绘画功底。
(二)将彝族服饰艺术丰富色彩渗入小学美术课堂
        彝族服饰具有颜色丰富多彩的特征。根据这一独特的特点,教师可将其充分应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2]。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彝族传统服饰的实物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让学生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彝族服饰艺术所体现的丰富的色彩搭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将彝族服饰艺术表现形式渗入小学美术课堂
        彝族服饰具有多姿多彩、风格独具的表现形式,其服饰形态种类有近百种,加之与大量的银饰品以及刺绣装饰的有机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彝族独特民族特点的服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彝族服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如: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介,让学生观看有关彝族服饰的视频,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彝族服饰艺术鲜活的艺术形象与表现形式,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日后的美术课程学习中。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彝族传统服饰艺术与之深入融合,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价值。美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体系过程中,应当将美术课程以身边本土文化艺术相互结合,在培养学生绘画功底与审美能力的同时,亦应注重学生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为我国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法鑫. 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初探[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6):53-53.
[2]罗方鼎. 彝族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7):157-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