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芳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第二小学,广东深圳, 518105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对小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学校应该重视对小学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使得小学科学教育更加丰富,通过采用多种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对小学科学教育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实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相关策略,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与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对课堂教育的内容的一种补充和拓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通过合理开发教育资源,能够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过去的教育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比较单一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能够有更长远的教育目标,通过有效开发教育资源,让小学科学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1.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资源缺乏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科学领域中取得的成绩也更大,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教育基础也越来越重要。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通过课堂教育内容是不能满足现代教育要求的。也就是说,如果只是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资源就会相对匮乏,学生不能全面系统的认识科学,不能多方面的了解相关知识,从而造成了学生知识的匮乏。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帮助学生奠定科学基础的一项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首先认识到课堂教育的不足,然后大力实行教育的改革。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手段获取教育资源,以满足课堂教育要求,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1]。
1.2学校对科学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在小学教育中,很多学校过于重视对学生的问题化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对小学科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阶段,在长期以语数英为主科的思想,家长、学生也对科学这一学科不够重视,对科学这一学科认识不足,这也会大大影响了科学教育质量。此外由于学校对科学教育不够重视,在科学教育中,所投入的经费也相对不足,这就使得科学教育无法深入,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从而降低了教育水准,使得科学教育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1.3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
针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在管理上还缺少相应的机制,从而使得相关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就目前形式而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还比较保守,虽然这种管理方式为科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相对宽松的自主权,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机制,就无法有效保证科学课程资源和开发的有效利用,同时也影响了教育质量[2]。与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加没有形成匹配的管理机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科学课程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科学教育质量。
2.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策略
2.1提高重视程度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重视程度之间关系到教育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和学校都需要提高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教育过程中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关教育资源,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教育。
在实际教育中,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积极投入到科学教育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技能,充分认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自身教育技能,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通过使用多种教育方式,来满足学生要求,促进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效率[3]。
2.2完善教育机制
要想提高科学教育机制,学校方面必须要完善相关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资源,使得教育更符合现代要求。同时合理的教育管理机制,也能够促进科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重视对科学管理机制的调整,教师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整合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学科学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学生能够学习到的知识更多。此外,为了推进教育改革,教师要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便学生能够投入到科学学习中,实现高质量的教育。
2.3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近些年,网络发展迅速,信息化时代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到科学教育中,通过合理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使得小学科学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这对提高学生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因此,在实际教育中,教师能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并将其融入到科学教育中,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将科学知识直观的呈现出来,从而提高科学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4]。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无疑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降低了教育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利用网络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方式将多种物质变化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程度。使得学生更深刻的学习和理解其中的知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检索功能,还能够让学生了解跟过的交通工具,这样不仅增添了课堂教育的趣味性,还有利于扩展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育质量。
2.4开发和利用户外教育资源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有限,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有些科学知识可能存在理解上的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加以重视,并通过采取户外教育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以此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度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延伸,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真实面目,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例如,在学习“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打破常规,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昆虫的不同生活方式,观察不同昆虫的不同身体结构,深入了解它们的身体结构对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关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加强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起到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构建开放式的教育方式,通过整合不同教育资源,让小学科学教育更加丰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实际教育中,要有意识的对课程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扩展教育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余雪菲.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读写算,2021(02):83-84.
[2]谭志祥.挖掘课程资源,探索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新途径[J].新课程(上),2019(11):101.
[3]黄云美.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64.
[4]崔俊芳.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7):30.
作者简介:叶小芳(1979.7-),女,汉族,广东河源人,大学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第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