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华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广东 佛山528231
摘要:近年来随着艺术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也备受关注。怎样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课堂中得到提高呢?笔者认为要紧抓歌唱课堂教学。合唱作为歌唱能力的高级表演形式是我们音乐素养的直接体现,怎样在低年段有效的开展好合唱课堂教学呢?笔者从提高综合素养的方法、丰富形式的教法、循序渐进的学法等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合唱课堂;素养;课堂器乐;持续;形式
正文: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署名文章《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初中毕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录取依据。不难看出,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板块肩负着无可替代的使命。怎样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低年段合唱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有效开展有效的合唱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升素养,让合唱课堂有保障
合唱属声乐艺术范畴,是多声部音乐的一个品种,是以群体歌唱为本体的表演形式之一。怎样让小学低年段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课堂上得到提升,让合唱课堂有效进行呢?
1、巧用肢体,提升识谱能力和节奏感
识谱能力是音乐课程的最基本素养也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够长的特点,我们在课堂中运用模唱练习和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的声势教学法进行教学。
例如:一年级上册《你的名字叫什么》这课中就可以利用模唱旋律、声势教学的方法,把拍手和跺脚以及综合式练习加入到课堂中。在经过反复的练习孩子们很快的就会认识多种节奏型从而提高识谱能力,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的节奏轮唱提升合奏意识和节奏感。
2、巧用课堂乐器,提高音准概念、和声感
音准对于合唱课堂来说是最基本的问题,它起着协调合唱演唱各声部声线横向与纵向色彩的协和程度。怎样才能在课堂中提高学生们的音准概念呢?我想最直接的是让学生亲身体会音高的感觉,学习课堂乐器就是最直接的方法。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口风琴演奏来带唱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音高概念,提高演唱音准。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歌曲《大树妈妈》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首歌三个主音,1,3,5进行模唱练习,再利用每一句的第一个音演唱长音的方式为这首歌曲编配简单的二声部旋律进行合唱练习,也可以用口风琴带唱二声部旋律。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教学学生较好的掌握了音准。
二、丰富形式,让合唱课堂更有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习兴趣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低年级课堂中怎么把课本中一些旋律不是那么优美的歌曲变得更有趣呢?我想这是我们音乐老师们要多思考的问题。
1、多设活动,提升课堂的愉悦感
活动教学法,也称活动型教学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讨论、游戏等去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音乐课堂中,可以得到广泛的运用。
例如:一年级下册《火车开啦》这课我们就可以把学生根据照火车汽笛鸣和火车运动的声音长短分成三个小组进行合唱式的节奏练习,最后还可以按节奏和合唱两组进行表演唱。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很全身心投入很有愉悦感,合唱课堂的重难点在活动中得到解决,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巧用形式,提升课堂的参与感
音乐课新课标确指出: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加强合唱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魅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唱演唱的经验,合作能力,提高音乐的综合素养。对于学习过程中少部分学生稍微慢一些的情况,怎样去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感呢?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一年下学期个性差异已经浮现,这时老师们就要因材施教,对合唱课堂进行调整,音准感好的同学让他演奏二声部,进度慢的同学可以让他用乐器(口风琴或者小型打击乐器)来演奏主旋律或者伴奏,同时老师也根据学习能力适当分组进行小组学习。例如:一年下册的《理发师》一课,根据学习能力分成了四个小组,为歌曲编一些简单的二声部旋律进行教学。通过调整各层次学生的参与感都很强,大大的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循序渐进,让合唱课堂更持续
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是在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阐述的是教学要按照科学的逻辑体统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小学低年段的合唱课堂也必须遵循这个原则,才能让合唱课堂可持续发展下去。
合唱是一种复杂的音乐表演实行,分为齐唱和合唱两种,所以在低年级段我们要选择简单易学的合唱形式对我们教材的歌曲进行创编给孩子学唱。例如:一年级下册的《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轮唱学唱;二年级下册的《音乐小屋》我们可以进行轮唱加二声部合唱的演唱形式进行教学等等。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也可以多利用混声轮唱、同声齐唱加二声部合唱等多种形式结合来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喜欢,才能持续健康的开展下去。
【结束语】
总之,由于合唱教学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一线的音乐教师在合唱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了很多的阻力。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心于钻研教材,多关注学生我们播下的种子就一定会开出美丽的鲜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周正松主编《合唱与指挥教程》第三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3]薛彦华主编,《教育学》(M)背景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