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芳
广西南宁市横县那阳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青少年期,特别是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其主要矛盾是成人感与心理尚未成熟的矛盾。他们强烈要求展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是在行事过程中又经常因为考虑不周而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矛盾激化。于是,在遭遇人际冲突事件时,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在社交媒体的负向诱导及繁重课业负担的压力下,便容易走向敌对和欺凌的歧途。此外,部分家长倾向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贴标签”式的评判,采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为此学生常感到压抑,往往会在校园中另寻途径宣泄情绪。为了防治校园欺凌,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本文对初中班主任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应对
同学之间应当互相关爱,但是一些初中学校的个别学生恃强凌弱,在班级中经常欺负他人、取笑他人,这是不对的。而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是德育工作不到位、家校互动交流不够充分、师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等。
一、校园欺凌事件出现的具体原因
1、学生对校园欺凌的防范意识较强,但认识不够全面
学生对校园欺凌中身体欺凌认识较为全面,但是对言语欺凌、关系欺凌等形式较为隐蔽、不易察觉的欺凌行为缺乏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网络欺凌这种新形式也逐渐出现在校园中。大部分学生因对校园欺凌的形式缺乏了解,在受到伤害后不懂得保护自己,或忽视了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而导致不良后果。
2、班主任不够重视
由于大班额普遍存在,班主任对学生的喜好、脾气、享性了解有限,无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导致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关怀和关注,选择放任自流,逐渐成为校园欺凌的主角。部分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一些欺凌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二、初中班主任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策略
1、摆正心态,学会尊重
正确的心态可以让学生之间更容易相处,班主任只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认识到一心向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大家和平共处的重要性。对于一些校园欺凌事件,班主任在应对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搞“一刀切”,盲目地批评和苛责当事学生,而要从事实的原委出发,寻找其发生的具体原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班主任在关怀学生的同时,要不断与学生交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相处心态,这样能从源头上阻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例如,班主任可从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校园欺凌案件的实际事例入手,在班会上和学生进行真挚的沟通,使他们认识到校园欺凌事件的危害性,认识到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建立平等和谐关系的重要性。这样,能使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班级文化建设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因此,班主任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以有效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班集体的硬件构成包括消息栏、黑板报、书桌、墙壁、地面等,这些地方都可以承载班级文化,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有目的地打造班级文化,将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班级理念等渗透在其中,努力打造友爱、和谐、整洁的班级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与班级文化氛围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共鸣,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班主任要多给学生一些爱,让这种爱感染那些心态不好或者情绪波动大的同学,从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班主任还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多给学生讲一讲周边的爱心故事,或者给他们说一说同年龄段的励志故事,聊一聊时事,不断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3、班主任要寻求家长的理解和学校的帮助
校园欺凌事件的施暴者是学生,同时在欺凌事件之中受到伤害的也是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经常联系学生家长,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欺凌事件进行深入探讨。同时,班主任还要和家长做好相应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犯了错误的学生能及时改正,使那些在欺凌事件之中遭受到伤害的学生能尽快渡过难关。学校也应建立起相应的预防机制和心理疏导体系,进而为班主任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当校园欺凌发生后,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也刻不容缓。班主任通过与欺凌他人的学生对话了解到,这些学生法治意识淡薄、自律性差,不懂得约束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是当务之急。班主任还要适时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进行教育,让被欺凌者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欺凌者明自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必要时可让司法部门介入,这不仅是给欺凌者上了一堂课,也为在校的全体师生上了一堂课。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室、校报等,做好法治宣传工作,使校园普法教育活动常态化,并让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讲座,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学校还要通过举办“校园暴力”图片展,让学生从惨痛的案例中认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反校园欺凌的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古人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对于实施欺凌的学生,学校和班主任要给予严厉的惩戒,让欺凌者因自己的无知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促其反省思过,吸取教训,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和班主任在实施处罚后,还要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不断跟踪观察和调查,并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学校要聘请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心理干预,多管齐下,使校园欺凌行为不再复发,也使受处罚者和受害者放下思想包袱,健康成长。
三、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杜绝校园欺凌,更应该是让学生将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当作一种人生习惯。作为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嫉妒对内心的侵蚀,明白与人协作才是社会的本质,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差异,包容合作。相信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欺凌事件会得到良好的解决,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参考文献:
[1]张又红.基于校园欺凌的班级管理工作探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5):114-115.
[2]张竹.防范于未然,让暴力欺凌远离校园[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