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 陈娴贤
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 361012
“与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沟通相处?”是许多家长都必须面对却又棘手的问题。因为,青春期对于孩子是人生“黄金期”,它决定孩子一生的航程和方向,须臾不可忽略。面对这一关键期,只要我们清醒认识、直面困难,既不视而不见,也不矫枉过正,适时把脉,完全有可能顺应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动态,甚至实现孩子的“弯道超车”。
笔者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从事基层初中教育二十余载,长期以来对“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颇为关注。下面,就结合一线教育实践中与学生及家长的交流交往、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提些粗浅看法及应对之策。
当今时代,是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且日新月异、精彩纷呈,这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充满诱惑。孩子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特别是身边家长或社会一些不良习性的负面影响下,面对社会发展需求及家庭生活需要时,相比埋头苦干和刻苦学习,他们更愿意“拿来主义”或转载抄袭,理所当然图省事也更容易。久而久之,孩子被“温水煮青蛙”式恶化、毒化,导致学习能力的下降,思考或自学能力丧失,直接威胁到了未来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因“网瘾”彻夜不归的花季少年,同居一室却各自怀抱手机形同陌路的亲子关系者,教导小孩缺乏耐心抛之“度娘”以求百解的家长……诸如此类的,比比皆是。或许不同现象的背后有其个中原因,但本质根源就是缺乏沟通交流、情感认同,以致责任的缺失。由此相伴而生,处于青春期孩子在寻求心理慰藉替代品的同时,成为畏难情绪的脱逃者,这也直接导致家庭亲情淡化、孩子叛逆加剧和代际对抗升级,问题少年便由此埋下种子,并生根发芽,极不利于这一时期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习惯养成。
面对青春期的这些问题,家长如果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会对孩子的青春期发展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亲子共读”不妨为有效之道。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充分挖掘他们的阅读潜能,家长最大限度的腾出陪伴时间,在“亲子共读”中融入教育元素,在良性互动和陪伴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青春期易发的许多不良反应将会迎刃而解。
近期,新冠疫情的硬隔离防治措施大幅催生了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放大了电子产品的功效及前景,但学生开学后的模拟检测足以说明这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效一般、与预期相去甚远。同时,也让我们广大教育者及家长深切体会到面对面交流互动对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虽然,远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和弥补了缺憾,但却只能成为在特殊环境和背景下不可为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至此,我要大力倡导和弘扬“亲子共读”这一行之有效的良好教育方式,它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却是我们传统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家庭情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对青春期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做孩子最佳听众”,即是每一位家长与青春期孩子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要时刻营造家庭“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
交谈过程中,要注意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不要无所不问,通过坦诚沟通尽量融入“顾问”角色,而非“指导员”颐指气使,更不能像“指挥官”发号施令。
作为家长,掌握了青春期孩子的这些特点也就为“亲子共读”扫清思想和行为障碍。如何共读,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进行因材施教、分门别类和区别对待,切不可照搬照抄、千篇一律。
第一,阅读内容上的选择。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不论选的什么书,漫画、笑话,还是在我们成人眼中幼稚得不值得一看的书,只要里面没有血腥和暴力,只要资料是健康向上,其实都无妨。读一读,看一看,能让孩子静下心,从心里爱上阅读,家长亦可参与其中,而不是命令其读一些我们自我觉得有用的书,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产生反效果。作为家长,假如我们能在孩子懂得静心阅读后,再予以推荐,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即可避免一开始就排斥心态或厌倦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结构的变化,作为家长,也需应变而变,策应课内学习情况及短板不足,选择性的扩充共同阅读的范畴。
第二,阅读形式的把关。在“亲子共读”中,贵在坚持,切忌一曝十寒。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需要做的是正面的影响。家长保持定力不易,与小孩间的双向互动就难上加难。所以,“亲子共读”只顾内容不够,还离不开灵活多变的形式和办法。首先,家长们要有足够的思想认知和思维定力。每一天抽出一点时间,哪怕是十几分钟也好,跟孩子一起融入到一个喜欢读书,好读书的环境里。如果你尝试一次和孩子共读的机会,你就会期望有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它会成为家庭的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团体活动,成为一家人良好的交流方式。其次,在家里,茶余饭后,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同步阅读,做孩子的阅读榜样。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资料复述出来,把自我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分析讨论,其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随着阅读兴趣的养成,孩子的旺盛精力将被有效分解,其青春期的一些困惑亦可在阅读与沟通中得到化解,亲子交流将不再有鸿沟。
第三,阅读时间的统筹。“亲子阅读”就是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着眼长远。 “亲子共读”这条维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纽带,应该是松紧带,而非钢丝铁线,更非万能金钥匙。所以,还是要顺应时间窗口和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同时,既兼顾眼前,又着眼长远。从具体讲,就是在孩子青春期的不同阶段,务必根据学业特点、个人喜好及知识结构的个性化特征,不拔苗助长、也不矫枉过正,适时调整“亲子共读”的内容、时段,甚至是频率和强度等,使孩子真实受益。诸如期中期末考前,侧重以篇幅短平快、励志型的篇目阅读为主,辅助孩子心理调适,提升抗压能力;寒暑假则以整本书阅读为主,内容形式可灵活多样,满足孩子的兴趣。同时,以阅读的持久性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也缓解青春期的浮躁。
总之,“亲子共读”使我们多了一份职责,家长势必要在阅读、思考和启发上下功夫。亲子共读,不仅让家长自身素养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在陪伴中塑造孩子的个性,平稳过渡青春期,为以后人生路上独自探索开启了一盏不灭的明灯,一直照亮其脚下的路。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 年度课题“亲子共读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策略研究” FJJKCG1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