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课堂,激发思维碰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王青青
[导读]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

        王青青
        威海市环翠区温泉学校 山东威海 264206
        【摘  要】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学科视角下共同性的高阶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而数学学科特有的高阶思维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发展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与有力抓手。在生本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准研读教材,挖掘高阶思维出发点;准确把握学情,寻找高阶思维衔接点;精心设计活动,夯实高阶思维落脚点三方面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关键词】高阶思维 数学抽象 逻辑推理 数学模型
一、精准研读教材,挖掘高阶思维出发点。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串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抓住数学内容的本质,确定学习内容蕴含的高阶思维是教学活动中落实高阶思维的出发点,教学中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高阶思维与精心研读教材是分不开的,因为某一章节或某一板块对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侧重点有可能是单一的也有可能是同时需要培养的。


平行四边形面积    如何确定一个图形的大小    证明这个图形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或与已知图形的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这类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数学模型、逻辑推理

        只有把握好每一课学习内容中知识点的本质、重点和发展思维品质,通过单元整体备课,理清脉络,思路清晰,课堂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发展高阶思维,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二、准确把握学情,寻找高阶思维衔接点
        寻找高阶思维与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课堂教学中设计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衔接点。高阶思维的培养基于学生的深度学习,显然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特别是与高阶思维相关的思路与方法,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
     
        基于学情的教学,使学生经历全身心参与,获得发展的过程,积累充分的活动经验,才能对知识本质深入理解,进而发展高阶思维。
三、精心设计活动,夯实高阶思维落脚点。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思考价值的活动,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做出不同的解答,给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一个更广泛的空间。针对高阶思维,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和组织有助于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引发认知冲突,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立足学生学习需要,以课本教材内容为载体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多元化教学策略,通过符合学生思维逻辑的问题,把数学思考逐步引向深入,激发学生更为积极的思考。如此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思维经验,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想法,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