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观念的养成初探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 刘丽梅
[导读] 科学观念是推动学生主动实施科学探究的动力源泉

        刘丽梅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镇中学 浙江 温州325612
        
        摘要:科学观念是推动学生主动实施科学探究的动力源泉,对于构建高效初中科学课堂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目前科学观念的培养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限制了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现结合初中科学教学实际,分析课堂组织构建局限性,并针对如何打破教学瓶颈,加快学生科学观念的养成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科学;科学观念
        引言: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视域之下,初中科学不再单纯的是一门传递科学知识的科目,肩负起科学精神及人文意识的传承与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教学要求,重知识轻思维、重练习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弊病丛生,课堂教学被琐碎繁杂的知识点所包围,科学教育功能受到禁锢。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科学片面性科学认知,限制了科学探究欲望。因此,教师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审视初中科学教学,立足科学教育本质,着力于学生科学观念的塑造尤为重要。
        1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的必要性
        初中科学作为科学认知传输窗口,转变以知识为主导的课堂构建模式,关注学生科学观念的引导极具必要性。第一,核心素养可谓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风向标,而科学观念是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明确辨析科学知识与科学观念的关联性,以知识为载体,以课堂为媒介,以教学方式为桥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促使学生能够在意识观念的主导下,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宰,提升对于科学知识的把控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加快素质教育教学的有效落实。第二,被动式学习是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意识是主导行为的内因。加强科学观念的渗透,帮助学生全面认知初中科学教育价值,促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从根源上改善学生被动式学习现状,唤醒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强化综合科学素养。
        2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观念的培养策略
        2.1立足科学探究,促进观念形成
        科学观念作为抽象化的概念,隶属于思想认知范畴,并不能够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采用探究式课堂构建,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科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例如,在组织“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时,首先,教师以思考问题“动物需要呼吸,那植物也需要呼吸吗?”,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的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大胆做出猜想,调动学生猎奇心理,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其次,教师以煮熟和浸水的种子为实验载体,引导学生观察试管下方石灰水的颜色变化,总结形成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由于现象的出现需要时间积累限制,教师需提前在教室安排下实验。

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于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课堂上也演示菠菜(叶较多的其他绿色植物)呼吸产物的鉴别,让学生在多次实验探究中构建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科学观念,在学生头脑中和动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合并,形成统一的科学观念——呼吸作用。由结果式教学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增强学生的过程体验,在质疑、猜想、探索、验证一系列活动中促进科学观念的形成。
        2.2构建实践情境,强化科学观念
        抽象化的科学原理增加了学生理解难度,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深陷知识认知泥潭无法自拔,难以投入时间与精力在科学观念的提升。教师可以将科学原理与思维动态以具象化方式展现出来,强化科学现象感知力,强化科学观念。以“水的浮力”教学为例,首先,教师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故事为切入点,强调浮力的客观存在性,渗透唯物主义科学观。其次,教师以生活中的现象为背景,带领学生进一步认知浮力现象。组织微型科学实验,将密封的矿泉水瓶按压至水中,分享手部的感觉。然后释放,观察矿泉水瓶的反应。借助简单的生活实验,传递科学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能够以科学视角审视生活现象。最后,教师进一步提出思考问题,下沉的物体是否同样受到水的浮力?学生会根据自我认知给出自己的猜测,教师以科学实验证明浮力的存在。借此教师向学生传递严谨客观的科学探索态度,促使学生形成以科学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强化科学观念。
        2.3引发交流思辨,内化科学观念
        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学习活动是输入、内化最终实现有效输出的过程,由此可见,促进知识的内化是学习的关键环节。对于科学观念的建立亦然,教师通过拓展科学史相关教学内容,引发学生交流与思辨,使学科认知转化为学生自我认知,源自于内心的认可科学观念。例如,在组织“原子结构的模型”相关教学时,教师阐述汤姆生的蛋糕模型和卢瑟福的核式模型后,并组织学生针对“谁是最小微粒”展开辩论。以辩论形式转变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照单全收的学习态度,培养追本溯源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在辩论过程中,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碰撞、学生与固有科学认知的思辨以及学生自我观念的革新,推动思想认知实现质的飞跃,加快科学观念的内化,深化科学意识,提升科学认知的深度与广度。
        结束语:
        素质教育给予传统教学观念以强烈冲击,单一的知识型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需求。教师应深刻剖析新课标的教育要求,立足初中生物大概念教育理念,着力于学生科学观念的培养,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多元性及开放性,促进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建秋.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观念建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11):51-53.
        [2]吴兴海.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观念养成的策略[J].科学咨询,2018,(19):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