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景笑笑
[导读]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加强

        景笑笑
        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       陕西 西安 710086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加强。高中数学相较于小学、初中难度加大,数学公式复杂繁多,学生不易记忆理解。如果教师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方法,会使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不高,甚至导致部分学生放弃学习。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应用,目的在于发散个人思维,增强数学课的探究性与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本文主要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了解析,并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高中数学;数学课堂;应用
前言:
        数学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的比重很大,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掌握一些探究式教学的技巧、策略、从而确保提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探究式教学法如何理解,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如何有效应用呢?接下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法解析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知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因此,教师要更新以往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斜率为2的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 E,且与抛物线相交于 C、D 两点,求线段  的长。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尝试解决,学生经过初步合作讨论得出①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 C、D 两点坐标,再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②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C、D 两点横坐标,再运用抛物线定义,推出本题的解法。而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探究得出更多的解题方法。
二、开展有效的探究式高中数学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问题,老师应及时改变呆板、教条式的数学课堂,采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而情境教学与探究式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就是一种高效且具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以拉近教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验,使学生能够有效解决面临的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确保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的不够用,最终帮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1+2+3+…+100=?(2)1+2+3+…+(n-1)+n=?(3)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探究数学的乐趣,同时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二)创造自主学习模式,培养主动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言的,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的灌输,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创造一定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模式,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主展示的空间,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时,由于上节课已经学过了“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探究模式,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2)使学生掌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和探究,并将自学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统一反馈给教师,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自主学习效率的大大提高。最后,设计了“当堂练”环节,目的是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效果。
        练习题如下:
        1.两异面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有几种可能?
        2.若两直线与异面,则过且与垂直的平面是多个少?
        这样的设计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主要以数学为中心,运用其他不同学科的知识,展开对数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在跨学科的理念中,结合课程整合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多学科视角和思维下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和物理是普通高中两门重要相近的学科,两者虽有各自的学科发展空间,但也存在较多的知识交叉和融合,确切地说,数学是物理的工具,物理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两者的关系决定了高中阶段应该关注其教学整合。
        想要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合物理知识,首先要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明确各自相碰概念的基础上,先针对问题给出的条件结合物理知识加以分析,找到数学知识的切入点,而后联系数学知识解答问题。以高中数学中的“抛物线”问题为例,它属于物理“平抛运动”这一知识点,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借用这些数学知识来解答物理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和探究更多知识能力。
        例如:设一个质点重量为m,地球引力常数为g,质点斜抛速度为,仰角为,有参数方程:, 抛物线定义从物理上来,可化为抛物线方程形式,通过坐标移动得到标准方程,这样开展学科整合教学,可以拓展和迁移学科间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堂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借助学科知识间关联性,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整合其他学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总结: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开展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只要教师在思想上重视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效性,不断用心设计各项教学环节,努力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探究性教学策略和方法,就一定会让学生在探究高中数学的过程中,不断享受求知的乐趣、探究的愉悦,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使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奋.关于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学周刊,2018,(4):21-22.
[2]洪英.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理念的应用与教学设计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6):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