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钻研教材,坚守课堂阵地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郑凯以
[导读] 我市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现状值得反思。目前我市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现状一是各学校对该学科教学的课时安排相当不足

        郑凯以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中学,广西 柳州 545002
        摘要:我市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现状值得反思。目前我市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现状一是各学校对该学科教学的课时安排相当不足,二是学科教师教学质量堪忧。这些现状折射的既有大背景带来的学科观念重视与否的问题,也有教师缺乏教材研究的能力问题。社会教育急功近利的大背景带来的一些问题也许无法解决,但是依照教学大纲,钻研目前的教材,利用好教学时间,对我们一线教育者而言是最基本的要求与原则。因此,立足好现有课堂,重视教材,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再结合当地当校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是我们学科最需要的教学理念和实施办法。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育;现状;成因;对策;钻研教材
        一、目前我市通用技术课程开展的现状
        通过一学期的常规听课、“送教下乡”活动与一些展示课、比赛课的磨课活动,以及跟学科老师深入交流,基本可以看出目前我市通用技术课程开展的情况:一是都未能按照课程标准安排授课课时。一部分学校一周一节,一部分学校两周一节,少部分不开课。二是课程的开展实施效果不容乐观。以目前开课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忽视教材教育的本质,只注重项目开发。
        二、现状原因分析
        (一)高考大背景下,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导致出现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冷处理。因此,有大部分学校课时安排未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开设成了形式。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学科缺乏深入的研究,随大流。
        (二)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亟待提高
        1.学科的价值认识亟待改进
        很多老师不以课标为纲,甚至束之高阁。显而易见,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实施是依托教材、依托课程标准的,部分教师不研读课程标准,部分教师对课标的理解不透,导致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出现偏差。课标是课程实施的总体纲领,是教育教学的大依据,是教学的总体法则。脱离课程标准谈教学无疑是策马不以其道的行为。
        2.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的能力亟待提高
        我们学科老师虽然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熟悉,更谈不上对教材理解透彻。在我们为时一年的活动开展期间,发现不少的学校、老师意欲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而得到认可,这甚至成为一些学校赚取口碑的手段,于是学校、老师只做项目,忽视课程本来的教育功能。有的又以项目套教材,以项目为主,教材为辅,能套教材就套,不能套的强行硬套。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科学性,是经过专家学者论证的系统性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能够落实培养我们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对我们开展课堂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的,是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平台,我们不应轻易否定,依个人意愿任意取舍或抛开教材另搞一套。
        3.自我专业成长与教研意识亟待增强。笔者参与的为时一年教学教研活动,既有固定的教学研修时间地点也有灵活的课堂观摩,但看到的能积极、主动前来参加的老师寥寥无几。既无法帮助他自身提高,也大大影响了教研活动效果,进而影响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对策分析
        (一)把握《课程标准》,实施教育教学
        立足人才发展观,立足于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所有学科都应该秉持培养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落实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从2013年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以来,我们接受的市级国家级的各类培训,都是围绕如何按照课程标准来处理教材并开展教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要研读标准以及教材,灵活多变地“用教材教”。
        (二)教师应积极投身于学科教研活动,增强自我成长意识。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与借鉴是最快的成长手段之一。再者,参与集体的研讨,会产生更多智慧的火花。以笔者参加的听评课活动为例,陈老师的展示课,课题从开始的《设计的评价与方案优化》,通过集体研讨,最后变成《设计的一般过程》,温老师的课题从《通用技术教学之创客和人工智能课程——智能垃圾桶设计与制作》变成《Arduino创客课程——自动开盖垃圾桶设计与制作》,蓝老师的《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课,从第一次思路不清晰到第二次行云流水。以上课例更改的过程就是产生智慧与提升能力的过程,让课程的实施落到了实处,也提升了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准。
        (三)钻研教材,发掘教学素材
        1.细读教材,吃透教材内容要求
        首先,裸读教材,尝试自己把握学习目标、重难点等。详细、仔细研读每个章节,包括标题,学习目标等。每一段,每一句话,需要我们理解它的含义。其次,结合教学参考书进行研读。教参是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教参有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和参考教学过程等,会让我们对教材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能挖掘教材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或学科的文化底蕴。比如《设计的一般过程》,多数人会理解不透“一般”这个字眼,但是教参却告诉我们,这个“一般”承载了学科“普遍性”“常规性”的技术思想培养,与此同时,也告诉我们注意这一“普遍”“常规”之外的“灵活性”思维品质培养。
        2. 重视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检验真理的阵地。没有课堂实践承载,更难以说明教师解读教材的合理性、准确性。坚守课堂阵地,利用好课堂,才能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这个重视和坚守其实是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
        3.活用生活源头水,注入课程新血液。
        我们处在信息化社会,信息丰富,信息获取途径方便快捷,使得我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搜集到信息,补充教材、拓展教材、丰富教材,达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笔者在教育教学活动观摩中,看到了一些活用生活材料的好例子,如蓝老师用的塑料袋提手、自动浇花器,苏老师的鱼料投放器,陈老师的裁横幅等等,他们都很注意观察收集生活中的案例,结合到我们的课堂中来,都是很好的贴合学生、贴合生活案例,值得我们学习。
        四、结语
        目前我市的通用技术教育教学还比较滞后,希望此文的一些思考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帮助我们一起成长,进而引领整个广西的通用技术的发展,让学科教育教学服务于生,有益于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