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林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金钟山乡中心小学 533414
曾记得带小孩上医院买药,在我眼前发生了这么一幕:一对年青的父母带着他们刚满5岁的儿子来打针,因为害怕打针,怎么也不肯,从他妈妈的怀里挣脱下来,最后是他的父亲紧紧的抱住,但孩子不断的翻动身子,护士打不成针,就在护士给孩子扎下针时,小孩子不断的用最难听的脏话骂护士。年轻的护士虽不出声,但脸色已有变化,她当初那灿烂的笑容顿时荡然无存。显然,护士已露出心中的不快,她出于礼貌而没有发作。就在此时孩子的父亲却破口大骂孩子,并扬起手要打孩子,幸亏孩子的妈妈眼疾手快挡住了,孩子才“逃过一劫”。这位父亲见自己的“惩治”没得逞,便辞丢下几句粗口话就走开了。
这件事虽过了一些日子,而今天在学校大会上,领导高度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这时我在想,孩子会说的脏话是从哪来?到底是谁在先说脏话呢?很显然,是大人。
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根本不知道哪些话是脏的,哪些不是脏话,平时他们所说的“脏话”,都是跟着大人说的,一些家庭不论男的女的,平时出口成“脏”,令人不堪入耳。这些大人他们平时的随意出口,从不考虑到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孩子影响力有多大。我们不是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吗?孩子从开始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教的,孩子天天和你在一起,你做什么孩子就跟着做什么,你说什么孩子就跟着说什么,教育好孩子本来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可是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读书识字,而不注重孩子的教养——日常生活的礼节。当孩子做错事了才知道“恨铁不成钢”,并企图用打骂的方式来使孩子改过,难道“鞭子底下真的能出秀才吗?”我认为不可取。
我记得有这么一则笑话:“儿子问父亲什么叫做遗传,父亲说遗传就是说从爸爸身上传下来的东西。孩子说怪不得我成绩这么差,原来是你遗传的”。这里说的是“遗传”,而父母一言一行对小孩的影响就不是“遗传”,而是“传染”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其父必有其子,作为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才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影响到孩子成长的还有其它的社会因素,但首先还是父母及其他监护人。
话说回来,前面讲到的那对夫妇有尴尬的,自己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出丑”,是对不起那位年轻的护士的,说不丢尽脸面才怪呢。反思以上事例让我觉得家庭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年轻的父母,千万注意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做好表率,想让孩子不说脏话,自己首先不要说脏话,讲文明礼貌是家庭需要做的事。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父母是孩子最天然、最近的榜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是孩子接受教育、德育最长久的场所。家庭德育是孩子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它可为个体人的个性和品德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现在我想谈谈家长在家庭养成教育应做到的几点:
1.“以身作则”,孩子喜好模仿,并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习惯,家长应注意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任何事情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也必须做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要坚持下来,却是更要考验家长持之以恒的毅力。有个孩子每天上学迟到,我将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映,并将其中的弊端很诚恳的解释给他听,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能够在晨间活动中看到孩子的身影,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孩子又迟到了,问及家长却将责任推到了孩子的身上,说他起不了床。可以说,培养孩子习惯还得从家长自己做起,更要避免受到自己的情绪和心情的影响。
2.“多用正面教育,慎用责罚”,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少责骂和殴打,但是过于严格或是过于宽容都不适合孩子发展。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很乖巧,生活学习都不用家长操心,可就是性格胆小,缺乏自信心,在与孩子的妈妈交流了以后我们才知道,孩子的爸爸对其特别严格,他自己就是接受棍棒教育长大的,他觉得孩子就得打更何况是个女孩,不严加管教是不行的。爸爸的态度使孩子唯唯诺诺的,在爸爸身边不敢做错事情,可是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爸爸又很吝啬去赞扬孩子,觉得表扬多了就会骄傲。于是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其实每个孩子都会翻错,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他懂得道理,所以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才是主要的。而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幼儿,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xugu3、“教育态度一致”,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常常不能保持爱的度,对孩子的爱应是长远的,而不是溺爱、放任自流,家庭成员中,不能一个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另一个却维护偏袒孩子,这会使得孩子变成“两面派”。这样的情况多数是出现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长辈已经完成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对于年幼的孙子喜爱大于责任,还会常常拿出当年的育儿经说教,自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是没有权力的。还有的三口之家,或是妈妈或是爸爸总是扮演好人的角色,使得孩子的教育很难开展。但是,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有责任和义务就孩子今后的发展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讨论,让所有人意识到教育不是短暂的行为,而是长久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的。我想为了孩子的明天,家长们都能够把对孩子的爱放在心里。
其实家长教养方式的改变是为自己而变,为孩子而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为他今后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