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琳
350212199408***526 3611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讲究方法,尤其要将学生视为阅读主体,在发挥他们阅读自主性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特别要培养学生探究式阅读方式,用以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语文阅读内容明显增加,将语文阅读提到相对重视高度。因此,也将语文教师探讨、改革和运用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到了议事议程,以此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学生自主性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
进行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学生有时间或机会进行阅读,如果教师一味将所有知识都要讲给学生,那么,则是违背了阅读教学的主旨。有的教师往往习惯代替实施阅读,往往要根据参考资料,将阅读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或文章本身含有的思想、层次划分或层次大意等,都喜欢向学生说明,这样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本意,也使学生没有了相应的学习自主性,难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并使阅读教学效果难以实现理想化。
阅读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跟文本实施对话的一个过程,这样,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发挥好学生进行阅读的自主性,将文本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去阅读。实践已经得到证明,多读课文能使小学生认识很多字,理解或明白一些词语意思,了解文本大致内容,培养或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并能体味文本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大胆鼓励,认真阅读课文,通过阅读,启动同学之间的互动评价,在这样的互动评价当中,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以发挥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学生感到阅读的快乐,喜欢并热爱阅读。
二、发挥范读对阅读教学的作用
应该说,小学生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或理解还需要教师或家长的必要帮助,有时,他们会模仿大人们的言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为他们做些示范,尤其要范读一些课文。因为通过教师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模仿教师的阅读方式,在语气、声调或表情上,学着教师的样子。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范读过程中,要掌握好范读时的发音正确和断句准确,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应该承认,教师对文本的范读,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导引作用。说到范读,简言之,就是为学生做出阅读的表率,从阅读语气、阅读表情到对长句的阅读断句等等,通过范读向学生展示阅读应该具有的注意力或神态,并将应该进行阅读记录的内容,依然用阅读笔记记录下来。范读就是对阅读的示范,既然是示范,就要示范一个全部,以利学生进行模仿,学会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接触到的阅读内容,一般都是文章相对短小,又文质兼美,以散文体裁居多。这就需要在阅读中,加入自己更多的情感体验。阅读文章内容,确需情感充沛,这样才能感染人,才能循着情感的脉络,去理解阅读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带着感情阅读,是教师应该通过范读教会学生应该有的阅读情绪,因为只有学生进行情感阅读,才能更好体会阅读文本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
但凡一篇文本,不论其内容长短或多与少,都会表达作者的多种情感,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一位作者,都是通过文本文字,来表达某种情感的。所以,通过范读引导学生学会带着感情去阅读,才能容易理解阅读文本的大致内容。
三、侧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实施阅读教学,不仅是要教师完成阅读教学任务,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进行循序渐进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小学生进行有意识地正确指导或引导,让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阅读意识,进而依靠他们建立的阅读意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说,能否养成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它可直接关乎学生的阅读效果。假如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做到专心致志、勤于思考和笔不离手,则会随即画出或者是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亦或是批注自己的疑问或感触等,那么,就说明这样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阅读习惯。当然,这些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或家长在小学生的阅读指导中,获得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仅仅是要学生去阅读几篇课文,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喜欢阅读,并在喜欢阅读中,养成阅读习惯。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最终还需要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反映。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这是因为阅读,并通过阅读更多的文本,既能使学生领略到更广泛的知识,又能体味作者对文章的精妙构思,还能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挖掘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更能促使学生学到一些好的词句。同时,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样源自他们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的内容多了,他们的眼界就会宽,见识就会在增长,进而也就能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所以,如果小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既能学好语文知识,又能获得终身的受益。
四、以探究式阅读养成学生阅读感受力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是要将阅读权更多交给学生,由学生对文本进行相对自由的阅读,以利学生发现问题,并与同学或同伴一起探讨被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发现的问题中,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或询问教师或家长的方式,进行问题解决,以此深化阅读记忆,增长阅读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尽可能搜集有用阅读信息,在交流中提高相应阅读能力。新课程改革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是为配合素质教育,才要进行课程改革,作为语文教师,需要认清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有些学生在自主阅读《丑小鸭》这个文本时,就曾经发现自己的疑惑,他们感觉丑小鸭为什么不会与其他的小鸭一样?他们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也要发出疑问,认为小女孩的妈妈究竟去了哪里,她为何不来照顾小女孩?这应该是学生阅读的进步。对于学生具有的这样疑问,不论是教师,亦或是家长,都不要急于为他们提供答案,而是引导他们结合文本进行思考或探究,用以培养学生的思考思维力,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感受力。
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每位语文教师有每位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用哪种或哪些阅读教学方法,均需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是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月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初探[D]."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2019.
[2]孙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魅力中国,2016(5).
[3]黄丽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初探[J].软件:电子版,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