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陈志立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按照学生的才能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陈志立
        桐琴镇桐琴中心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  321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按照学生的才能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分层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系统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分层教学的发展主要是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来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分层,这样可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法;方法与策略

一、依据学生成绩现状开展分层教学的现状
        核心素养是一个广泛而笼统的概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很难找到衡量其优缺点的标准。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渡阶段,学习成绩仍然是判断教学成果的主要标准。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点相对较基础,但由于个人和家庭因素,学生的语文成绩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层教学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特定的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表现差异将学生分为两个不同的级别,即A和B。A级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得分更高,并且对语言科目有浓厚的兴趣。相反,B级学生的语文成绩会略逊一筹,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对语文成绩没有更高的兴趣。两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上必须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学习传记文字时,A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知识点,而且还需要加强课外阅读,对人物的历史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A级小组中分享和交流,以进一步提高学业成绩和学习技能;对于B级学生,教师需要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PPT和视频等现代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此类文本,以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技巧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分配不合理,不仅不能促进教师的分配,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并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方面,教师在进行这一阶段的分级教学活动时,应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保证课堂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核心能力。
二、学生个体的分层
        虽然,学生是整个班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教师不应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否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状况的差异,这是因为老师在教学时没有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出现了不良现象。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老师会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好准备,而传统的预习方式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特点。例如,安排中等难度的学习内容很容易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并失去信心,从而放弃了预习。但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能学习新知识,因为内容太简单了,使预习成为一种摆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不同的备课任务,使班上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备课方面取得进展。
        例如,教师在教《背景的春天》课文时,可以要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很好地阅读课文。

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稍微增加难度,并为他们巧妙地设计一个问题,以便他们可以围绕该问题进入阅读文本;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带有问题阅读课文,并能够分析和总结本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受以及中心主题。这样,通过不同的预习内容,不仅可以建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分层布置教学任务
        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也不同。对于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合适的学习任务会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感到沮丧,并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具有良好语文基础的学生来说,简单的教学任务将使他们缺乏学习语文的动力,并影响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为了确保班级学生整体上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按合理的等级安排教学任务,结合等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分配不同的任务分配,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因素,需要在课堂上隐式地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即了解每个学生属于哪个级别,并根据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达到互动的水平,但学生无法感觉到所有这些教学行为。课堂仍然是原始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原始教学模式,但实际上已经进行了分层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室里受到感化,并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可以解决差生吃得消,优生吃得饱的问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更加自信地学习。
四、总结分层学习效果
        教师应始终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并根据学生在分层教学中的学习适应性来调整分层。在每个阶段之后,都必须进行分层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地调整分层计划,并为后续的学习过程提供足够的知识。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看到学生在此学习阶段是否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是否充分利用了课堂学习时间,以便教师总结教学活动。在这个阶段。进行分层学习总结可以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通过与同学的有效沟通来实现自己的学习进度,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很有帮助,具有达到分层教学的意义。完成分层教学后,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学习,并尝试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以便他们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表达自主意识,讲述自己的学习对内容和学习效果的理解将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分层教育的目标。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总结,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例如,在完成《走,我们去植树》这一课程教育后,在进行总结的环节中,向学生提问“种树有什么好处?”,以便学生可以讨论和分析此内容并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实现了基础课堂教学的目标,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简而言之,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分层的教学模式,根据他们的才能进行教学,努力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优势和潜力,从而促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碧为.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7).
[2]谭优生.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语文课内外,2019(23).
[3]叶昌琼.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读写算,2018(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