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陈淑娴
[导读] 加强对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基本要求

        陈淑娴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黄埔学校 513100

        摘要:加强对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基本要求,这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奠定作用。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及时地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写作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并且也应该加强读写结合的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素养,真正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
        有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背景是应试教育,导致在成为教师之后,他们自身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采用生硬的说教式教学,过分关注学生取得的成绩,并不重视语文教学的知识完整性,忽略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和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真情实感,导致学生的读写能力随着生活压力和课余时间的逐渐减少而下降。由于上课的时间有限,有些教师对重点知识来不及进行详细的讲解,导致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不高,框架不够系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阅读课只读而不写,或者写作只是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实践,重读轻写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
        (一)重视读写创新,发挥想象
        初中学生写作和阅读的能力要比小学难度增强,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适当地降低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教师应该重视读写创新,在读写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积极地创新写作的模式,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水平之内,写出更为优秀的作文。比如,在进行讲解古诗文《木兰诗》时,由于古诗文较难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几遍,然后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大致意思,教师在学生思考之后再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更加理解文章的内容。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文章讲述的事情和自己的联想写成一篇文章,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将之前较难理解的古诗文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就可以很好地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开展模仿学习,先读后写
        学生刚刚步入初中,面对眼前的一切还是很陌生的,如果教师枯燥式教学,可能学生对上课提不起兴趣,渐渐地丧失了对知识的新鲜感和积极性。学生很有可能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小失败而采取消极的态度。而在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阅读和写作是难点也是重点的课程,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采取模仿学习,进行先读后写的教学模式进行训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比如,在学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文中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构思巧妙,布局凝练精美,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多多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将包含这种写作手法的段落多读几次,然后让学生模仿写一写,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仔细研究这种写作技巧,并且合理地运用到当中。这种先读后写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在阅读赏析过程中增加读写能力
        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时间情况来进行调整上课的教育方式。比如对于一些阅读能力较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较深入的学生,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方式,适当地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思维逻辑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效地避免面对课文不知从哪步下手和从何处赏析的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分类训练的这种方式运用于阅读教学当中。

让学生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作者想要传达的感觉,以及十分美的意境。通过背诵将这种美的表达方式记得更加牢固。再比如,教师在课上向学生讲解《社戏》这一篇文章时,对文章中的重点人物形象和出现的一些关键词进行详细的解析,并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归纳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内容,加强记忆。
        (四)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激发其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对读写的先后顺序有一个很好的整体把握。到底是应该在经过大量阅读之后开始写作比较好,还是应该在随意的写作之后再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能够很好地提高,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初中生阶段,学生并没有丰富和充足的写作知识,导致在正式开始写作时,往往会碰到很大的难题。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对写作能力有很好的协调作用,高度重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藤野先生》人物传记文章讲解时,先让学生在自己进行阅读之后,将对这些人物的形象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接着教师再进行引导阅读,一句一句地揣摩人物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物传记这种类型题材文章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的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积累,让学生用心去体会文章的写作要点,使其真正地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五)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心得记录的习惯
        如今的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在阅读完毕后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记录自己心得的习惯,导致最终的阅读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教师应该在阅读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如何科学地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并且教师还应该在阅读课堂上,控制学生阅读的节奏,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内读完之后,将自己心里所想写下来,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上课的积极性和阅读的效果。同时学生进行写作时,就可以运用自己所积累的句子,这样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一个深度。例如在讲《再塑生命的人》这篇典型的回忆性散文时,文章作者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通过情感主线娓娓道出,初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先让其体会文章,然后要求学生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对身边的人或事进行感悟,并将阅读后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该单元教学侧重于童年往事,写作题材以学生对童年有深刻印象的事情进行回忆为主,初中语文教师可借助该课文中抒发情感及人物描写的手法等讲解,分段式训练学生,让其将自己拥有最深感悟的文章片段体会写下,学生的阅读方法得到有效运用的同时还能够将写作技巧牢牢掌握。初中语文教师借助该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阅读期间将心得体会记录的习惯,从而有效促进读写能力的结合。
        总之,语文最基本的是要学会阅读,而写作则是实践的操作,学生如果想要写出优美的文章,就必须要有扎实的阅读功底,所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本保障。两者的关系是互相促进、又互相融合的。教学生如何阅读,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并且提供丰富的写作材料,教学生如何写作,则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将阅读和写作两者相互融合,这样可以更进一步使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仁.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学思考——“以读悟写”[J].科技资讯.2020.18(27):187-189.
        [2]王秀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浅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57.
        [3]李鹏.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