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娜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许慎中学 4620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而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必备的一种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技巧与策略,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自觉参与阅读活动,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另外,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做法是通过教师的单向讲解去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由此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但是,这种机械阅读、被动听讲的阅读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会反过来影响小学生阅读习惯、思考方式的优化发展,无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必须要改善阅读教学模式,始终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丰富学生的阅读探究经验,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新时期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很关键的一项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发展必备的一种能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对语文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能更好地指引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这对于学生自主发展有很大帮助。
二、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唤起自主阅读意识
创设阅读情境是为了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文本世界中,由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本内涵的重要策略,可以很好地改善学生的阅读感悟,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则需围绕文本内容去创设阅读情境,据此优化学生的阅读情感,调动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以便切实改善学生的阅读思维状态,使其实现有效阅读。
(二)优化语文阅读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大多是围绕课文内容进行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在语言形式基础上借助其他非语言教学方式,便于学生感知。事实上,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还应该为学生构建特定的阅读情境,对于不同的阅读文本,引入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朗读活动,古诗词的文章篇幅比较短,具有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借助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感悟其内涵。而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借助现代化手段,把说明的对象通过形象的图片及视频呈现出来,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三)整合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
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的基本前提是要整合丰富的图书资源,尽量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且能让学生参加长期的课外阅读学习活动,从而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便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整合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构建丰富的课外阅读素材库,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本进行自主阅读,全面解放学生,让学生逐步产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为了组织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笔者会整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推荐的课外书目,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及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去整理多主题、多体裁的课外读物,包括绘本、散文、童话故事、小说、古诗词等多类体裁,目的是要让学生多方面了解我国文学作品的写作特点,及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但是,在具体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笔者并不要求学生阅读同类型图书,而是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以便切实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加强阅读量,多读是保障
对于小学生来说,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在大量的阅读当中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是大家所共识的一种最好的阅读方法。因为在大量的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能够识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字词句,充实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拓展语文知识面,同时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开阔眼界,提升思想认识,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从基本的教学思维出发,学生的阅读应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就是所谓的“功夫在课内,提高在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在讲求质量的同时,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够从数量和质量上两个方面同时提高。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需要从最基础的“朗读”开始。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每天坚持朗读,养成一个良好的朗读习惯。如果说“看”是与知识近距离接触的话,那么“朗读”就是与知识的“零距离”接触,因为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容易进入作品当中,与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小学生心理学来分析,小学生在“看”文章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走神;而当他们在大声“朗读”文章的时候,思想上不容易走神。学生大声地朗读,就是让自己完全处于一个主动的地位,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支配之下,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通过思考能够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肤浅的认识深刻化;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联想,能够通过文字的表面现象,深刻地体会到文字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主题,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五)读写结合,提高参与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仿写、扩写和写读后感等形式进行读写结合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构建及应用能力。
(六)优化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还应该优化阅读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在过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几乎不会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评价,即便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评价,也是以批评为主,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有负面影响。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教师要结合学生阅读需求,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并且要以鼓励、激励评价为主,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肢体鼓励,包括微笑、点头等,让学生能体会到来自教师的信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并且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会走出课文,进入到自己想象的世界。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是否和阅读内容有关联,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意识到自身不足。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阅读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得到多样化的评价信息,促使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占有相当的比例。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应更注重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玉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75.
[2]张少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艺术,2020(12):79.
[3]王双玲,宋笑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考试周刊,2020(09):57-58.
[4]刘丽萍.浅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61.
[5]韩冬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