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妙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中心小学
摘要: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要求,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和教材再完美也只能算是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什么才是高效课堂呢?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规划地引导学生学习,而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能教而且会教,学生乐学而且会学。基于此,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措施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引言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接触语文知识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在一定的课堂时间里获取非常多的语文知识。小学语文作为学生首次接触的文化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学习中增长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语文对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一、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创新思维,而忽视基础知识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却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进行公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并不关注学生是否可以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只关注学生是否可以进行思考和想象,这样会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次颠倒,不仅无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调
虽然语文课开始进行了改革,转变了教学模式,但始终有不少的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作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情形下,教师过分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灌输给学生们语文知识点,让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单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教学效果不断下降,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语文教学效果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结合多媒体技术,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受到年龄小的限制,他们的思维能力较低,喜欢直观地看待事物,而且小学生大多喜欢新奇的事物,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技术,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直观、立体地为学生展示抽象、概念性的内容,同时还能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而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课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以《美丽的大兴安岭》这一篇文章为例,大多数的小学生可能并没有去过大兴安岭,也就难以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具体内容,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大兴安岭的认识,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大兴安岭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介绍,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描述,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美丽之处,学生也能够迅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学效率就能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游戏化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趣味所在,学生对于游戏更具有极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有效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游戏课堂,使游戏有效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做游戏促进其课程的参与度时,还能促进学生获取相关的教材知识。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师生》中的“孔子和学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孔子及其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融入课本内容中,进而感受其中的情感,并让学生在扮演孔子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的语文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以此为模板,组织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从中选择一名“小教师”,进而对其他组员进行授课。同时,由教师为学生设定一个主题,比如阅读文章或小故事等,然后给予其统一的时间为组员进行讲解;最后教师以提问各个组员的形式进行比赛,看看哪个组员在其所对应的“小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能掌握更多的内容。
(三)创新课堂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思考,提醒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而不论运用哪一种提问方式都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课堂提问的作用,结合教学目的创新课堂提问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结合,精心创新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内容统一的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主旨思想。比如学习小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文章当中写了那几件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分别是什么?从文章当中可以了解到小蝌蚪的成长变化吗?整个的成长变化过程是什么?”从浅到深,逐步推进,带领学生在思考当中培养出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这样一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中,要设计出全体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的简单问题,还应该设计出部分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帮助学生开发思维,让学生在深刻思考当中感悟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分组合作
合适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且相对轻松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目地,需要给学生设定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实现分组合作,自主学习。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给学生设置语文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素质培养的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深入其中,展开想象。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通过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尤其要注意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要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其中小组长应当负责组织交流和讨论,做好记录,对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总结并汇报给教师。对教师而言,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的途径,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状况,针对性的加以辅导。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分组合作,能充分发挥一篇文章带给学生的感受和感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语文的魅力和语言的艺术,这也是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五)知识联系生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还无法做到完全理解语文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对此,教师应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到日常生活中,不仅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还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熟悉的人和事,来指导他们的学习并缩短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中内容。以《慈母情深》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享母亲照顾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要求学生说出母亲为自己和家庭做的贡献,在说到个人经历时,学生更容易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发生共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通过知识和生活的紧密结合,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对学生加强关注,把学生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分析探究,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心理等,将主体观念贯彻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宋得先.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家长,2019(36):102.
[2]朱新琼.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小学时代,2019(36):62+64.
[3]刘石贵.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读写算,2019(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