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锋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逻沙乡山洲村小学 533203
摘要: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育,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奠定学生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对提升学生语言知识技能和语文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阅读教学也越来越被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改革成为我们共同探究的课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
引言
小学是一切学科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更是语文学科各方面素养建立的初始阶段,教师要足够重视该阶段应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并努力摒除传统教育留下来的不良印记,大力地推广新型教育理念,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有效科学的教学形态。语文教学的变革,不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而是应长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教师应有独立的教学观,能够创造出属于自身的教学思想,最大化地将创新性阅读的营养渗透到学生阅读和学习语文行为中,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一、创新阅读的内涵
在小学学习期间,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向,对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阅读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语文教学要尽可能地消除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问题,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功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创造和创新能力,这一切都应源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化教学模式,是优化教学程序以及教学效果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在有效的阅读教学的渗透下,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加强,创造水平也得以改善,这样就实现了语文教学富有实效的开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合理地分析问题,及时改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培养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够清楚地把握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而只是为了学生可以考一个好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学习能力。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评价方式,使得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让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关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作为学校也应该开设固定的阅读课,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培养。
(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阅读量与语文学习效率的关系是成正比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方式中,应该着重增加学生的阅读机会,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每个星期有七节语文课,教师可以拿出一节课,让学生去图书馆进行阅读,这不仅放松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积累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量和储备量的多少,对于语文成绩来说非常重要。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一定量的课外读物阅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分析
(一)唤醒学生的质疑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质疑水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新阅读模式的推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途径。教师在学生处于积极阅读情境的状态下加以激发和引导,促使学生产生质疑一切的思想基础,而质疑能力的产生就意味着思考能力的产生,也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和扩散性思维。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内容,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维护自身的观点,进而构建独立思维能力和水平,让学生沉浸在课文阅读和思考的积极学习状态中,是独立自主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将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
(二)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让人文教育逐渐深入身心,同时也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强调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知识技能,还从思维教育和情感等方面来进行目标设定和教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实践和创新。首先,要明确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来为学生制定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性。一方面,从传统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教学中脱离出来,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来进行阅读教学,从而逐渐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我要学”转变,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在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最后,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构建者,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也决定着整个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充分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也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修养,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学生做好学习模仿的榜样,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三)情境式阅读教学策略
情境式教学方法适用于多种学科的教育,有着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境式阅读方法,能够增强小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小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快乐地进行阅读学习并能够理解性地掌握阅读知识。情境式阅读能体现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情境式阅读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情境式的阅读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例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朗读、结合多媒体进行情境的模拟等。这种情境式的阅读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小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增减阅读任务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小,课余时间相对较多。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任务量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定量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师在阅读书目的选择方面也应该打破传统的思维,要尽量放宽,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让学生阅读更广泛的书籍,打破教材的局限性,丰富教材内容,增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更充分地发挥语文阅读的意义。
结束语
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丰富词汇的储备量、提高学习成绩等,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阅读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当前的不足修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庄双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J].散文百家,2019(07):244.
[2]陈惠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7):36-37.
[3]朱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教师,2019(S1):107.
[4]田润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23):123.
[5]王霞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J].学周刊,2019(2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