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华
浙江省义乌市廿二里第二小学 322000
摘要:在当前社会中,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促进了个体的成长和良好的发展,还成为了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这一学科的优势,并且能够善于利用这些优势。那么,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如何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课堂活动中呢?首先,语文老师应该利用教材已有的积极因素进行健康教育的渗入;其次,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占了绝大部分的语文学习时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来寻找教育契机;最后,语文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将每一次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完美的结合。通过语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能够全面、和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课堂
引言
当前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语文学科就有一定的人文性,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渗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来说,更应该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深入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层次内容,渗透其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不仅促进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更确保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已经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往往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而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很多孩子都是有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缺少管教,以至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适时的融入一些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消除心理方面存在的隐患,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完整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科学中是因为语文本身具有人文性的特征,其中包含的人文内涵可以对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徐头脑,以培养学生性情的方式落实心理教育。例如,《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就是要教导人们对家人和朋友保持最大的热情。“上善若水”则体现出了一种淡然自处、与世无争的心态,告诉学生们不要攀比。另一方面,小学语文学科所包含的素材十分丰富且广泛,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有力的支撑。其中不仅饱含着基础知识,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其中很多内容又可以为学生进行启迪,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共通之处。如革命英雄故事、历史人物故事等均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对学生形成感召性的作用,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小学语文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主要学科。
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实践活动参与,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受时代的影响,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比较的普遍,因为独生子女的情况学生从小就会受到过分的关注,有的家长还会对孩子溺爱,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进行校园之后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能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受到过挫折,因此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会比较差,在学校中遇到一点小事情就有可能产生逆反的心理或者是厌学心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而挫折教育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只有经过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顽强拼搏,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2科学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评价方式的重视,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的构建学生健康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缺陷和发光点良好的认识并运用,还能有效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批判性的评价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不利于健康心理的构建。比如说在《亡羊补牢》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文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的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复述,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更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2.3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
小学语文的课堂是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境,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好课堂的作用,在课堂上为营造出一个舒适的氛围和环境,这样,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询问学生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因为心理原因,回答问题经常小声、结巴、不敢说话,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让课堂处在一个轻松的氛围,减少小学生们的紧张情绪,让他们能够自然的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多鼓励他们说:别害怕,大家一起给他鼓掌让他回答。并且回答正确之后,教师要马上给予他肯定。这样以来,学生能够慢慢培育自信心,对于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教师在平时可以举办一些演讲,选择合适的课文作为题材,例如第十一课“我是一只小虫子”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生在公众面前讲话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逐渐锻炼自己心里的过程。在得到教师与同学们的认可与鼓励以后,学生会有更多的正面情绪产生。这样的正面情绪会对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十分有利。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大家对于课文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兼顾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一举两得的。
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丰富资源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汝娜.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课外语文,2019(34):159+161.
[2]王克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53.